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部分性别比异常的少数民族的年龄别性别比问题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部分性别比异常的少数民族的年龄别性别比问题赵锦辉,付棋伟,马亚娜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人口性别比的高低直接影响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它与经济发展和就业安排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人口性别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不同民族的性别比...
作者
赵锦辉
付棋伟
马亚娜
机构地区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人口研究所
出处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2-57,共6页
Population Journal
关键词
总人口性别比
出生性别比
少数民族
鄂伦春族
年龄别
各民族
各年龄组
人口普查资料
死亡性别比
年龄性别
分类号
C924.24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马瀛通.
人口性别比与出生性别比新论[J]
.人口与经济,1994(1):7-13.
被引量:20
2
涂平.
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问题探讨[J]
.人口研究,1993,17(1):6-13.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
51
1
朱楚珠,李树茁.
计划生育对中国妇女的双面影响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7(4):3-9.
被引量:9
2
马瀛通,冯立天,陈友华.
创立出生性别比新概念与构建马冯陈(MFC)数学模型[J]
.人口与经济,1997(5):3-12.
被引量:14
3
楚军红.
家庭规模、家庭类型与市场需求分析[J]
.人口与经济,1997(5):46-51.
被引量:4
4
高凌,夏萍,刘小兰.
北京市人口出生性别比分析[J]
.人口研究,1997,21(5):25-33.
被引量:6
5
涂平,彭希哲.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
.人口与经济,1993(4):22-24.
被引量:1
6
穆光宗.
近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偏高现象的理论解释[J]
.人口与经济,1995(1):48-51.
被引量:72
7
高凌.
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社会科学,1995(1):99-115.
被引量:26
8
胡平,束怀符,王洁贞.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标准探讨[J]
.人口与经济,1996(6):43-44.
被引量:3
9
周云,任强.
高龄老人1910-1969年间出生子女性别比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103-109.
被引量:1
10
王慧,庞树桂,郭耘,刘香,邢永琴,刘学纪,刘新荣.
新疆石河子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研究[J]
.地方病通报,2004,19(1):45-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王慧,庞树桂,郭耘,刘香,邢永琴,刘学纪,刘新荣.
新疆石河子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研究[J]
.地方病通报,2004,19(1):45-46.
被引量:1
2
木牛.湖南少数民族生育状况[J].民族论坛,2005,(3):29-29.
3
邓瀛通,冯立天,陈友华,冷晔.出生性别比新理论与应用[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
4
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Z].,2004-11..
5
路遇.新中国人口五十年[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
6
乔晓春.
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J]
.中国人口科学,2004(1):14-22.
被引量:141
7
周方.
解读“五普”的少数民族人口[J]
.中国民族,2003(9):5-10.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1
1
张丽萍.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J]
.西北人口,2006,27(1):28-31.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张丽萍.
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生育水平变化的历史回顾[J]
.人口与经济,2006(5):66-70.
被引量:13
2
陈德祥.
民族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
.西北人口,2007,28(5):93-96.
被引量:4
3
陆杰华,肖周燕.
2006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
.人口与经济,2008(1):7-14.
被引量:4
4
张丽萍.
中国少数民族孩次递进生育性别比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9(5):58-63.
被引量:2
5
陈梅,李树峰,张艳萍,林哲,许锬,佟伟军,郑玉梅.
内蒙古通辽市出生人口性别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6):708-709.
6
黄荣清.
民族人口研究的进展[J]
.人口与经济,2011(1):87-93.
被引量:2
7
黎劲松,李珍连.
如何弱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男孩偏好思想——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3(3):78-80.
8
晏月平,吕昭河.
人口超百万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差异与综合治理研究[J]
.人口与发展,2015,21(3):19-28.
被引量:3
9
马晓燕,陈莹,游琴,罗相如,吴璨,杨丽华.
孕晚期妇女抑郁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3):35-38.
被引量:12
1
数字[J]
.三月风,2015,0(8):9-9.
2
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态势有所改善[J]
.青海统计,2008(5):43-43.
3
大数据[J]
.中国社会保障,2016,0(5):9-9.
4
竺亚平.
宁波市人口性别结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
.科技信息,2010(24):143-143.
被引量:1
5
朱宇.
八十年代福建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变化[J]
.南方人口,1994,9(2):21-24.
6
近年来全省总人口性别比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J]
.青海统计,2009(4):45-45.
7
干建平,郑忠梅,李国光.
中国高老龄人口年龄别死亡率及其性别差异[J]
.中国人口科学,1997(6):37-45.
被引量:2
8
查瑞传.
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J]
.西北人口,1996,17(1):3-9.
被引量:5
9
王晓峰.
吉林省妇女生育状况的量化研究[J]
.人口学刊,1996,18(2):28-33.
10
李永胜.
西藏藏族人口的低性别构成研究[J]
.西藏研究,1999(1):110-113.
人口学刊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