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器时代”管窥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器时代”管窥□林华东近几年来,由于东北辽宁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和墓葬中,都出土了制作精美、品种丰富而又学术价值很高的大量玉器,标志着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步入玉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人们纷纷撰文探索...
作者
林华东
机构地区
浙江省社会科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45-48,共4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玉器时代”
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文明起源
青铜时代
红山文化
社会形态
玉礼器
生产工具
《越绝书》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40
1
张碧波.
中华古史上的玉器时代——中华文明探源之一[J]
.学习与探索,2006(4):154-158.
被引量:4
2
何介钧.
澧县城头山古城址1997~1998年度发掘简报[J]
.文物,1999(6):4-17.
被引量:74
3
钱玉趾.
良渚文化的刻划符号及文字初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3(2):125-130.
被引量:7
4
吴汝祚.
施昕更与何天行[J]
.东南文化,1997(1):12-15.
被引量:6
5
吴汝祚,牟永抗.
玉器时代说[J]
.中华文化论坛,1994(3):31-37.
被引量:6
6
谷飞.
评《中国玉器时代》[J]
.考古,1993(6):534-535.
被引量:4
7
白云翔,顾智界.
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纪要[J]
.考古,1992(6):526-549.
被引量:38
8
夏鼐.
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J]
.考古,1983(5):455-467.
被引量:129
9
裴安平,尹检顺.
湖南澧县梦溪八十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J]
.文物,1996(12):26-39.
被引量:29
10
邵望平,汪遵国.
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访谈录[J]
.东南文化,1993(1):1-17.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7
1
魏真.
“玉器时代”研究述评[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29-131.
被引量:1
2
安志敏.
关于“玉器时代”说的溯源[J]
.东南文化,2000(9):31-33.
被引量:10
3
朱怡芳.
文化密码:中国玉文化传统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2):114-118.
被引量:8
4
杨洋,蒋小雨.
“玉器时代”研究述评[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32-36.
5
江林昌.
书写中国自己的文明史——构建中国特色文史学科理论体系浅议之一[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2):16-21.
被引量:3
6
岳峰.
玉文化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基石[J]
.文物天地,2022(5):122-125.
7
贺云翱.
“长江文化”与“考古学”刍议[J]
.文化产业研究,2006(1):119-135.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谢艳,何明跃.
中华传统玉器图案及文化寓意[J]
.中国矿业,2011,20(S1):218-220.
2
赵荦.
浅论古玉研究[J]
.今日科苑,2008(24):173-174.
3
杨洋,蒋小雨.
“玉器时代”研究述评[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32-36.
4
郭震旦.
音调难定的本土化——近年来若干相关问题述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1):1-18.
被引量:13
5
郑丁贤.
对体育“暴力”的宗教人类学解读[J]
.福建体育科技,2014,33(4):17-20.
被引量:1
6
叶舒宪.
玉教神话与华夏核心价值——从玉器时代大传统到青铜时代小传统[J]
.社会科学家,2014,29(12):126-132.
被引量:4
7
曹兵武.
辐与辏:史前中原文化优势的确立——兼论早期中国与华夏文明观的形成[J]
.中原文化研究,2015,3(6):15-25.
被引量:8
8
丁宁.
明清玉器吉祥意蕴之管见[J]
.文教资料,2016(1):47-48.
9
蔡玉琴.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兼论“君子比德于玉”[J]
.丝绸之路,2016,0(16):44-45.
10
江林昌.
书写中国自己的文明史——构建中国特色文史学科理论体系浅议之一[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2):16-21.
被引量:3
1
曹锦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J]
.考古,2001(10):77-77.
2
周振铎.
西周玉龙鉴赏[J]
.收藏家,2002(6):43-44.
3
陈欢乐.
汇观山祭坛与墓葬发掘记[J]
.浙江学刊,1997(2):129-129.
4
费国平.
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考察报告[J]
.东南文化,1995(2):1-14.
被引量:20
5
杨州.
殷代甲骨文中所见玉器的贡纳与加工[J]
.北方论丛,2008(5):1-3.
6
马辉.
当代仿汉玉器辨伪[J]
.荣宝斋,2009(6):228-235.
7
程实.
良渚文化遗址再次出土百余件精美玉器[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1(3):17-17.
8
蒿峰.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中国古代玉器赏析④[J]
.齐鲁周刊,2016,0(44):64-65.
9
睢成.
试析汉代玉器中圆雕动物的特征[J]
.开封大学学报,2013,27(3):27-30.
10
费国平.
从良渚文化遗址群看方国的形成[J]
.浙江学刊,1997(2):128-129.
浙江社会科学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