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寻觅深邃广阔的世界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文学的解剖刀向来是对它自己的。作者的笔对准了多彩的世界,仰观地理,俯察合章,或沉迷于市井,或冲浪于生活,甚而至于落魄一隅,潦倒底层,心有所动,于是提起如椽之笔,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来。倘若杜甫终身拾遗,每日酒肉腐肠,锦缎缠身,他能写出《三吏》、《三别》吗?所以郭沫若说,“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刘勰在《神思》里说得好:“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作者总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后才能“(门规)意象而运行”。于是在文海里留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韵文大作更不计其数,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民歌到创世史诗……。评论家们于是拿起显微镜和解剖刀,对它们精研入微。从题材到主题,从情节到结构,从人物到语言,从体裁到特色。
作者 梁庭望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2-55,共4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