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法是“理”与“力”的结合
被引量:
2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法学发展史上,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真正解决了“法是什么”的问题,实现了法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对这个原理的坚持和发展,是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要求,是繁荣我国法学研究的要求。 一、研究法的内容与形式之理论和方法论前提 科学地认识法的内容与形式,诠释“法是什么”的问题,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法学原理为理论望础,我们认为,关于法的一般理论认识有如下方面。
作者
孙国华
黄金华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共3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理”
内容与形式
社会主体
法的内容
法的形式
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法学
社会客体
国家权力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578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223
参考文献
2
1
孙国华,黄金华.
论法律上的利益选择[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5,17(4):3-9.
被引量:41
2
孙国华.
论法与利益之关系[J]
.中国法学,1994(4):37-44.
被引量:75
共引文献
108
1
严城.
物权的正当性解说[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98-100.
2
曾祥华.
利益、法律与权利[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1):83-87.
被引量:2
3
李岩.
民事法益与权利、利益的转化关系[J]
.社科纵横,2008,23(3):73-75.
被引量:5
4
李鹏.
对经济法基石范畴与价值追求的反思[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46-50.
5
王建国.
司法能动与纠纷解决[J]
.法律适用,2010(Z1):23-27.
被引量:15
6
陈恩才.
著作权合理使用性质的法理分析[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1(4):61-62.
被引量:4
7
谢黎伟.
利益平衡视角下的商业方法可专利性[J]
.海峡法学,2010,12(3):74-79.
被引量:1
8
游钰.
反垄断法价值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4(6):27-31.
被引量:45
9
陈伯礼,张少瑜.
法理学研究述评[J]
.法学研究,1996,18(1):3-9.
10
张少瑜.
法理学研究述评[J]
.法学研究,1995,17(1):3-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78
1
朱晓峰.
人身自由作为一般人格权价值基础的规范内涵[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2):126-142.
被引量:18
2
王利明.
和而不同: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的规则界分和适用[J]
.法学评论,2021(2):15-24.
被引量:176
3
徐国栋.
“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中“信”的含义之澄清[J]
.中国法律评论,2021(1):88-95.
被引量:17
4
杨治坤.
区域治理的基本法律规制:区域合作法[J]
.东方法学,2019,0(5):93-100.
被引量:26
5
邓琦.
论法律与道德[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17-20.
被引量:2
6
谢晖.
民间法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被引量:2
7
李丽.
论社会中个人应有的法治精神[J]
.政治与法律,2000(6):9-11.
被引量:3
8
陈锐.
凯尔逊的“纯粹法”理论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3):15-26.
被引量:3
9
陈彩虹.
法律:一种激励机制[J]
.书屋,2005(5):58-65.
被引量:21
10
孙国华,杨思斌.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J]
.党政干部学刊,2003(4):4-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1
1
张沐华.
新中国70年法治建设回顾与反思——兼论法是理与力的结合[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1):79-80.
2
孙国华,彭汉英.
1996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1997(1):2-11.
3
胡平仁.
法社会学的法观念[J]
.社会科学战线,2007(3):236-243.
被引量:10
4
马新福,杨清望.
法律全球化:争论与出路[J]
.政法论丛,2007(4):5-11.
被引量:4
5
刘雪斌,李拥军,丰霏.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法理学:1978-2008[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14(5):3-36.
被引量:31
6
丰霏.
论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分析模式[J]
.北方法学,2010,4(4):108-116.
被引量:14
7
韩大元.
中国法学的“人大学派”[J]
.法学家,2010(4):1-10.
被引量:8
8
张小军,孙国华.
法与正义关系的再认识及其当代启示[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15-119.
被引量:2
9
王克文.
浅析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路径[J]
.课程教育研究,2014,0(22):25-25.
10
丰霏.
如何发现法理?[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24(2):5-19.
被引量:41
二级引证文献
223
1
自正法.
刑事诉讼法学中的“法理”样态及其法理化[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2):147-161.
被引量:4
2
郭栋.
法理概念的义项、构造与功能:基于120108份裁判文书的分析[J]
.中国法学,2021(5):182-201.
被引量:17
3
陈金钊.
返回拟制探寻法思维的逻辑起点[J]
.学术月刊,2021(1):117-129.
被引量:8
4
李伟,李晗.
司法裁判中亲属间窝藏、包庇罪的轻刑化规范路径研究——基于178份裁判文书的分析[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2,34(5):46-54.
5
曹灿阳.
“法理”概念的渊源与内涵演变[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5):129-147.
6
陈坤.
法理之学理分析与体系建构[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5):93-108.
7
陈辉.
作为共识凝聚框架的法理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1):75-88.
被引量:4
8
王科,徐亚文.
日本现代“法理”概念的产生探析[J]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9(1).
被引量:2
9
龚华.
法治视野下罪犯权利研究论纲——兼论刑事执行领域新兴权利的规范[J]
.中国监狱学刊,2022,37(1):5-14.
10
谢尚果,张献波.
平陆运河立法保护的起因、困境与进路——基于对平陆运河的田野调查[J]
.广西民族研究,2024(3):9-17.
1
王彦魁.
判断的标准 方向的指南──学习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思想的一点体会[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3(4):14-17.
2
甘永祥.
青年社会化的形式探微[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8,8(4):18-19.
3
程伟礼.
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构建的历史经验——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超越性[J]
.学习月刊,2007(3):12-13.
被引量:3
4
王树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管理[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3(3):7-10.
5
成子范.
论社会主义社会主客体及其发展的辩证法[J]
.理论探讨,1986(6):69-77.
6
卢彭.
法的价值之特性的哲学解读[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5):26-27.
7
阎丰.
主体的系统结构及其在改革中的能动作用[J]
.理论导刊,1988(11):29-31.
8
罗盛希.
社会舆论与社会发展[J]
.理论探讨,1992(6):87-91.
被引量:1
9
信德初.
“三个代表”思想的社会历史视角[J]
.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2):1-3.
被引量:1
10
于靖雅.
陈独秀法学思想探微[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5(4):60-63.
法学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