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运”到“境界”——苏格拉底前后古希腊哲学命意辨正
被引量:8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5-45,共11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52
-
1黄克剑.由“命”而“道”——老子、孔子前后中国古代哲学命意辨正[J].哲学研究,2002(7):39-46. 被引量:8
-
2黄克剑.“生”·“命”·“性”·“道”——对先秦人文意识嬗变的一种阐释[J].哲学研究,2005(6):35-42. 被引量:8
-
3黄克剑.孟荀之辨[J].哲学研究,2006(10):35-43. 被引量:3
-
4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1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
5亚里士多德 吴寿彭译.《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05-306页.
-
6.《左传》[M].,..
-
7.《韩非子》[M].,..
-
8.《孟子》[M].,..
-
9.《荀子》[M].,..
-
10.《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7..
引证文献8
-
1黄克剑.由“命”而“道”——老子、孔子前后中国古代哲学命意辨正[J].哲学研究,2002(7):39-46. 被引量:8
-
2谢勇.论苏格拉底死亡事件的美学意义——兼论另一种理解美学史的方式[J].齐鲁学刊,2009(4):157-160. 被引量:1
-
3王增智.古希腊先哲们对幸福的运思[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7-11. 被引量:1
-
4连宝辉.古希腊哲学“始基”观念辨略[J].浙江社会科学,2002(6):95-99.
-
5张齐,Chi Zhen(译).孔孟天人观新诠——价值形而上学的进路[J].孔学堂,2020,7(2):24-33.
-
6刘莉,刘铁芳.向死而生:柏拉图《斐多篇》的教育哲学阐释[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2):54-64. 被引量:2
-
7黄克剑.走近早期马克思——兼论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方法问题[J].哲学研究,2003(7):3-12. 被引量:9
-
8黄克剑.“悲”从何来?——就悲剧之“悲”对中、西文学人文趣向的一个比较[J].文艺研究,2004(3):95-103.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32
-
1马瑞敏.试论发展[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4,20(1):35-39.
-
2鲁庆中.中国上古思想表达方式的两个阶段[J].中州学刊,2004(6):158-162. 被引量:1
-
3孙彬锋.如何认识市场经济伦理[J].广西社会科学,2004(12):69-70.
-
4刘家亮.对“中国有无悲剧”的命题辨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5(3):45-48. 被引量:3
-
5黄克剑.从“尚德”的价值取向看阴阳家——一种对阴阳五行说的阐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39-50. 被引量:1
-
6布超.荒凉主题的重新演绎和深化——重读苏童《红粉》[J].山东电大学报,2005(1):43-45. 被引量:3
-
7聂心蓉.从“昭君怨”到“帝王悲”——《汉宫秋》对忠奸之争模式的借用与升华[J].理论月刊,2006(9):127-130. 被引量:3
-
8余永红.中国传统人格类型与绘画艺术审美特色[J].甘肃高师学报,2006,11(4):55-59. 被引量:3
-
9沈逸莹.试论孔子对人生价值的度的把握[J].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72-76.
-
10刘小飞,张鹏.中西悲剧差异的文化阐释[J].世纪桥,2008(2):90-91.
-
1何炎.阅读,叩开生命的意义[J].小学语文教师,2007(11):124-125.
-
2刘赛眉.苦难的神学意义[J].中国天主教,2007(4):46-47.
-
3杨慧林.“经文辩读”的价值命意与“公共领域”的神学研究[J].长江学术,2009(1):51-55.
-
4黄克剑.由“命”而“道”——老子、孔子前后中国古代哲学命意辨正[J].哲学研究,2002(7):39-46. 被引量:8
-
5张亮.如何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命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2):28-31. 被引量:1
-
6李庆庆,高钊,李娜.破茧成蝶凤凰涅槃[J].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2009(8):31-36.
-
7平飞.自主·平等·历史——卢梭自由观的价值命意[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10-14. 被引量:1
-
8韩秋红,庞立生.理性批判与人的启蒙——重读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6):72-76. 被引量:3
-
9明庆华,王洪川.构建快乐的课堂[J].中国民族教育,2009(5):4-6. 被引量:4
-
10李霞,李宁飞.求达语文教学的“觉”境[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1):12-1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