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邓小平“民主法治”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历史周期率”是历史学家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客观历史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其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历史发展中的周期率”。它的基本内涵是指,历史上大凡一个阶级、 一个政治集团,在夺取政权过程中或政权创建初期,尚能保持发奋图强、团结一致、齐心协 力、廉洁奉公等精神;但当政权稍加稳固或历时较久,便产生懈怠,内部争斗分化、腐败,导 致政权覆灭;而下一个政权又循环往复。
作者
刘作翔
肖周录
机构地区
西北政法学院
出处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7,共9页
China Legal Science
关键词
毛泽东同志
邓小平
“周期率”
民主法治
毛泽东思想
“大民主”
群众运动
社会主义法制
中国共产
民主政治建设
分类号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9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09
1
卓泽渊.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J]
.大连干部学刊,2007,23(z1):24-30.
被引量:1
2
胡玉鸿.
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能否共存及何以共存?[J]
.法治研究,2007(1):5-20.
被引量:6
3
李林.
努力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J]
.法学论坛,2007,22(5):8-12.
被引量:1
4
张恒山.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及最高理念[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2):1-4.
被引量:4
5
卓泽渊.
以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法治任务[J]
.学习月刊,2007(2):4-5.
被引量:2
6
王建国.
列宁司法思想的理论逻辑[J]
.金陵法律评论,2010(1):111-125.
被引量:1
7
李龙,徐亚文.
关于邓小平的法律权威思想[J]
.现代法学,1999,21(2):9-12.
被引量:3
8
徐显明,范进学.
邓小平法理思想论纲[J]
.法学家,1999(6):19-27.
被引量:4
9
李忠杰.
二十年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3(1):34-43.
被引量:2
10
孙莉.
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1999(2):11-1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0
1
佟德志.
法治民主——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J]
.理论与改革,2007(3):155-157.
2
罗志军,孟红.
依法治国,走中国法制建设之路─—邓小平法制思想初探[J]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5-9.
被引量:3
3
佟德志.
法治民主——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J]
.文史哲,2005(2):162-166.
被引量:5
4
赵丕强.
毛泽东的民主追求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137-140.
5
陈纯柱,韩兵.
中国共产党对“盛衰周期率”的宪政探索[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90-95.
被引量:1
6
刘作翔.
“周期率”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是一个历史规律——关于“周期率”问题的词语新争议及其历史哲学之诘辩[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6):1-5.
被引量:1
7
姚建宗,黄文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18(2):3-13.
被引量:17
8
谢晖.
法治,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追求[J]
.行政管理改革,2013(8):19-23.
9
刘作翔,王勇.
民主、自治与法治:“周期率”问题再思考——关于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一场学术对话[J]
.法学论坛,2020,35(3):5-18.
被引量:9
10
付子堂,魏杰.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维度[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6(1):131-1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徐俊.
以民为本的当代法治保障[J]
.边缘法学论坛,2022(2):62-64.
2
韩旭.
法治建设:推进政治建设的切入点和主要载体[J]
.探索,2008(6):70-73.
3
王琴.
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综述[J]
.北京党史,2004(4):33-36.
被引量:1
4
唐启寿,张安,贺庆功,武余芹.
党内询问与质询制度试点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6):56-62.
5
王奇才,高戚昕峤.
中国法学的苏联渊源——以中国法学的学科性质和知识来源为主要考察对象[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18(5):17-27.
被引量:6
6
杨春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现实基础[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18(6):16-26.
被引量:5
7
周乾.
刍议我国法治文明的文化创新[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14-17.
被引量:1
8
刘雪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途径[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19(2):3-12.
被引量:2
9
刘红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标志[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19(2):13-28.
被引量:16
10
宾凯.
社会转型关键期的法理学前沿——2012年国内理论法学研究成果综述[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3):62-72.
被引量:2
1
郭兴利,季秀平.
论民主法治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价值和意义[J]
.学习论坛,2014,30(1):72-76.
2
肖海军.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大厦基础的构建——江泽民关于农村基层民主与法治的论述[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16(5):13-15.
3
刘茹意.
法治护航“中国梦”——依法治国的伟大成就[J]
.政府法制,2014,0(34):9-11.
4
沈仁.
改版寄语读者[J]
.云南人大,2008(8):1-1.
5
郭辉.
弱者何以享有优待——接近正义的理论基础[J]
.南开法律评论,2015(1):68-85.
被引量:3
6
发奋图强 再创辉煌[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1997,0(3):49-49.
7
杨正立.
我陪六连“听”电影[J]
.当代老年,2013(1):34-34.
8
丁维贵.
用大庆精神促企业发展[J]
.党建,2014(11):51-51.
9
关注民生 和谐发展[J]
.经济导报,2009(39):1-1.
10
王智新.
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J]
.唯实,1990(4):39-41.
中国法学
199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