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而作
被引量:2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83-88,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1
-
1刘福森,胡金凤.马克思的新哲学观和新世界观[J].学习与探索,1998(1):69-73. 被引量:10
-
2张杰.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涵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8(4):13-15. 被引量:1
-
3刘纲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问题的重新考察[J].天津社会科学,1989(3):30-40. 被引量:6
-
4辛敬梁.立足于人类历史活动的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特征的再认识[J].哲学研究,1996(3):3-10. 被引量:6
-
5张建军.论《费尔巴哈论》中“唯物主义”的双重语义——为恩格斯辩护[J].江海学刊,2004(6):17-22. 被引量:3
-
6马拥军,李小科.现实主义还是抽象的唯物主义[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1).
-
7王金福.“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规定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兼与张一兵同志商榷[J]南京社会科学,2000(06).
-
8[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人民出版社,1998.
-
9[联邦德国]A·施密特 著,欧力同,吴仲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商务印书馆,1988.
-
10(英)罗素(BertrandRussell)著,何兆武,李约瑟.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63.
-
1杨洪林,党家政.邓小平防右主要是防“左”思想的再思考[J].实事求是,1998(1):59-61.
-
2王本浩.毛泽东对知行观的重大发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3(6):49-52.
-
3周亮勋.“意识形态”一词的含义在马列著作中的变化[J].国外理论动态,1999(10):2-4. 被引量:9
-
4吴德希.关于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起点问题[J].晋阳学刊,1994(1):36-39.
-
5瞿光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社会价值[J].理论导刊,1998(9):7-8.
-
6周绍禄.恩格斯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5(4):16-17.
-
7杨春贵.论反对主观主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3):41-45.
-
8蔡维屏.论两篇费尔巴哈论的逻辑[J].南京社会科学,1995(5):23-30.
-
9李荣才.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心路历程解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
-
10吴成军.毛泽东与邓小平人学思想比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4):3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