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标点的妙用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但小小标点开始使用之后,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郭沫若说过,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一个标点符号用得恰到好处,不仅可以使语言记录更加准确、生动,耐人寻味,还可画龙点睛。19世纪,德国著名作家台奥多尔.冯达诺在柏林当编辑时,收到一个青年作家寄来的几首没有标点符号的诗,附言中说:"
作者
平
出处
《炎黄纵横》
2012年第8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标点符号
我国古代
郭沫若
周恩来
多尔
语言
编辑
悲惨世界
附言
青年
分类号
H15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编者附言[J]
.咬文嚼字,2007(11):37-37.
2
编者附言[J]
.咬文嚼字,2006(4):41-41.
3
编者附言[J]
.咬文嚼字,2007(10):42-42.
4
编者附言[J]
.咬文嚼字,2007(8):45-45.
5
编者附言[J]
.咬文嚼字,2006(10):39-40.
6
编者附言[J]
.咬文嚼字,2006(3):45-45.
7
编者附言[J]
.咬文嚼字,2006(5):38-39.
8
编者附言[J]
.咬文嚼字,2006(8):38-39.
9
编者附言[J]
.咬文嚼字,2007(7):37-38.
10
写作和标点[J]
.汉语学习,1980(5):37-37.
炎黄纵横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