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宠儿》中保罗·D的心理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托尼·莫里森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主要作品有《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宠儿》等,其作品受到了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她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哈佛大学教授盖茨曾评论莫里森曾评论过托尼.莫里森:"她是位技巧高超的文学大师。
作者
李侠
机构地区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5-166,共2页
Mangzhong Literature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保罗
塞丝
诺贝尔文学奖
黑人女作家
自我
主要作品
美国黑人
评论
奴隶制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新立.
摆脱不掉的命运枷锁——《宠儿》与《最蓝的眼睛》中三代黑人的心理历程[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31-34.
被引量:3
2
黄新如.
论《宠儿》中的心理分析与叙述话语[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4):71-77.
被引量:2
3
(奥)弗洛依德(SigmundFred)著,文良文化编译.本能的冲动与成功[M]. 华文出版社, 200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2]Marianne Hirsch and Evelyn Fox (eds), Conflicts in Feminism [C].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1993.
2
[3]Henriqnes, Julian et al. Changing the Subject: Psychology, Social Regulation and Subjectivit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
3
[4]Mitchell, Juliet.ed. The Selected Melanie Klein[C].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97.
4
[5]Darling, Marsha Jean. In the Realms of Responsibility: A Conversation with Toni Morrison [Z]. Women's Review of Books (March, 1988).
5
[6]Balint, Michael(ed.). Primary Love and Psycho-Analytic Technique [M],New York:Viking,1991.
6
[7]Riviere, Joan.Feminism and Psychoanalytic Theory [M].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Carolina Press, 1989.
7
[8]Donald, James & Ali Rattansi(eds), Culture and Difference [C].London: Penguin Books Ltd,1992.
8
[1]William Faulkner.Light in August[M].New York:Vintage Books,1987.
9
[2]Danille Taylor-Guthrie.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M].Jackson:The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4.
10
[3]Grewal Gurleen Circles of Sorrows,Lines of Struggle--The Novels of Toni Morrison[M].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8.
共引文献
3
1
朱宝凤.
托尼·莫里森《宠儿》人物形象的精神分析[J]
.作家,2010(12):32-33.
被引量:2
2
贾丽婷.
略论《宠儿》中三代黑人女性形象[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111-112.
3
许明菊.
《宠儿》与《为奴十二年》中两名男性黑奴人物的比较研究[J]
.海外英语,2016(11):184-185.
1
戴茗柯.
《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J]
.芒种(下半月),2013(8):82-83.
2
朱卫敏.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所罗门之歌》[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1):83-84.
3
杜宇航.
从依附到独立——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黑人小说《宠儿》赏析[J]
.西江月,2010(13):58-61.
4
“新世纪第一届《北京文学》奖”获奖名单[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3,0(8):5-17.
5
维森特·阿莱桑德雷,于凤川.
青春[J]
.新青年(珍情),2012(6):66-66.
6
王威.
《宠儿》主题与写作手法[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8):104-104.
7
赵敏.
从《慈悲》探析美国黑人被奴役的原因[J]
.芒种,2013(5):76-77.
8
孙媛.
重现的记忆——创伤的表征——《宠儿》中奴隶制对黑人母亲主体性的剥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4):102-104.
9
麦坦.
拒绝成为受害者[J]
.八小时以外,2014,0(11):121-121.
10
麦坦.
拒绝成为受害者[J]
.意林文汇,2015,0(4):26-26.
芒种
2012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