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永别了,武器》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界的一位巨匠,长期以来,他被看做是"迷茫的一代"的重要代言人,该词用来描述一战后那些理想幻灭,受到战争创伤的美国年青一代。在20世纪的美国小说作者中。
作者
支德银
机构地区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64,共2页
Mangzhong Literature
关键词
海明威
女性形象
完美女性
作品
菲茨杰拉德
女性意识
现代主义文学
福克纳
凯瑟琳
小说作者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孙致礼,周晔.
交织在叙述语言中的战争与爱情——海明威《永别了,武器》重译有感[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9(2):39-42.
被引量:9
2
郑汉生.
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人物形象[J]
.求索,2003(2):193-196.
被引量:21
3
Miller,Linda Patterson.Hemingway‘ s Women:A Reassessment Hemingway in Italy and Other Essays. . 1990
4
Messent,Peter.Ernest Hemingway. . 1992
5
Hemingway Ernest.A Farewell to Arms. . 1984
6
Roger Whitlow.Cassandra’’s Daughter:The women in Hemingway Westport. . 1985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乞力马扎罗的雪》.李顺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
EdmundWilson.The Woundand the Bow[J].《外国文学研究》,1979,(4).
3
JudithFetterly.The Resisting Reader[J].现代美国文学研究,1982,(1).
4
威廉·怀尔编,孙强译.《四十年来的精选文章和报道》.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461页.
5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34页.
6
《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陈良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7
《永别了,武器》.汤永宽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8
《丧钟为谁而鸣》.程中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9
《太阳照样升起》.赵静男译.漓江出版社,1994年版.
10
于冬云.
硬汉神话与生命伦理[J]
.外国文学评论,2000(2):44-51.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28
1
刘琰,王雪晴.
不能省却的八分之七——海明威《一日的等待》解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3):109-111.
2
朱亚宁.
于平淡中见深远,于简约中见博大——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J]
.芒种,2012(17):127-128.
被引量:7
3
王蕾.
理想化的现代女性——《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的形象[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187-189.
被引量:4
4
杨旭琴.
苔丝与玛丽亚不同命运成因分析[J]
.铜陵学院学报,2007,6(4):96-97.
5
陈天然.
女性主义视角下凯瑟琳·巴克莱形象再议[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95-97.
被引量:1
6
杨世宇.
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性力量[J]
.文学教育,2008(13):84-85.
7
秦泽玺.
阳刚世界中温柔的避风港——论海明威作品《永别了,武器》中的女性力量[J]
.文教资料,2009(14):15-16.
8
张敬.
作品与人生的纠结——也谈作家海明威的妇女观[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2-34.
被引量:2
9
常文梅.
评析《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反战主题[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8):80-81.
被引量:2
10
张仁霞,戴桂玉.
语料库检索分析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应用——以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为例[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5):34-38.
被引量:19
1
刘琳,刘小刚,王笳舟.
向父权和社会传统宣战——比较艾米丽与艾德娜自我意识的觉醒[J]
.考试周刊,2013(83):15-16.
2
马小娟.
《了不起的盖茨比》:故事背后的故事,女人背后的女人[J]
.人民公安,2013(18):71-71.
3
王新春.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写作特点[J]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17(4):34-37.
4
高树钦,宋铁琛,阮军.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化解读[J]
.长城,2009(4):133-134.
5
武玉冰.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对迷惘的一代的解读[J]
.青年文学家,2014,0(5Z):96-97.
6
朱霞.
菲茨杰拉德双重性格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映射的菲茨杰拉德的矛盾思想[J]
.才智,2009,0(1):183-184.
被引量:1
7
程锡麟.
《夜色温柔》中的语象叙事[J]
.外国文学,2015(5):38-46.
被引量:10
8
杜小红.
多彩却幻灭的“美国梦”——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意象[J]
.作家,2009,0(18):53-54.
9
高莉.
“美国梦”的幻灭——评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J]
.考试周刊,2012(9):23-24.
10
王勤.
小说《夜色温柔》的叙事技巧和翻译策略探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05Z):53-54.
芒种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