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四川广元地区中二叠世斑状白云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Origin of Patchy Dolomit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tion from Middle Permian,Guangyuan,Sichuan Provinc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斑状白云岩在碳酸盐岩地层中较为常见,其成因存在不同的解释.四川广元中二叠世栖霞组中部发育一套厚层斑状白云岩,形成于浅滩相沉积环境.白云岩主要由等粒自形晶白云石和不等粒镶嵌状白云石构成,含少量的鞍形白云石.阴极发光显示白云石具有4期环带结构:(Ⅰ)中心不发光的雾心;(Ⅱ)中间发橙色光的窄亮边;(Ⅲ)次外围不发光的环带;(Ⅳ)最外围发暗红色光的环带.白云岩和宿主灰岩的δ13C分别分布在+2.17‰~+3.19‰PDB和+1.39‰~+2.58‰PDB;δ18O分别分布在-1.7‰~-5.45‰PDB和-3.66‰~-6.38‰PDB.白云岩和灰岩的δ13C呈正相关,表明白云岩继承了灰岩的碳同位素值,而δ18O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白云岩的氧同位素受到流体改造作用较强.综合研究表明,该套白云岩的形成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准同生期富镁流体回流渗透交代灰泥基质成核期,形成了环带(Ⅰ);(2)浅埋藏阶段,形成了环带(Ⅱ)和(Ⅲ);(3)热液流体的注入,形成环带(Ⅳ),同时在裂隙中形成了鞍形白云石胶结物;(4)白云石粒间孔隙的充填和改造. 斑状白云岩在碳酸盐岩地层中较为常见,其成因存在不同的解释.四川广元中二叠世栖霞组中部发育一套厚层斑状白云岩,形成于浅滩相沉积环境.白云岩主要由等粒自形晶白云石和不等粒镶嵌状白云石构成,含少量的鞍形白云石.阴极发光显示白云石具有4期环带结构:(Ⅰ)中心不发光的雾心;(Ⅱ)中间发橙色光的窄亮边;(Ⅲ)次外围不发光的环带;(Ⅳ)最外围发暗红色光的环带.白云岩和宿主灰岩的δ13C分别分布在+2.17‰~+3.19‰PDB和+1.39‰~+2.58‰PDB;δ18O分别分布在-1.7‰~-5.45‰PDB和-3.66‰~-6.38‰PDB.白云岩和灰岩的δ13C呈正相关,表明白云岩继承了灰岩的碳同位素值,而δ18O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白云岩的氧同位素受到流体改造作用较强.综合研究表明,该套白云岩的形成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准同生期富镁流体回流渗透交代灰泥基质成核期,形成了环带(Ⅰ);(2)浅埋藏阶段,形成了环带(Ⅱ)和(Ⅲ);(3)热液流体的注入,形成环带(Ⅳ),同时在裂隙中形成了鞍形白云石胶结物;(4)白云石粒间孔隙的充填和改造.
出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36-146,共11页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072078) 国家"973"项目(No.2011CB808800)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 白云岩 阴极发光 成岩 同位素 回流渗透 岩石学 Sichuan basin Permian dolomite cathodoluminescence diagensis isotope reflux seepage petr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二级参考文献181

共引文献714

同被引文献317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14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