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强震下钢框架动力时程分析模型应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1

Application and comparsion of calculative models for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of steel frame under strong earthquak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为比较几种有限元模型计算钢框架动力时程分析的精度以及效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壳单元模型、多尺度模型、考虑损伤退化的纤维梁模型以及不考虑损伤退化的传统两折线模型,比较几种模型在计算结构变形、结构破坏形态等方面的特征,检验等效本构模型的计算精度,深入探讨考虑损伤退化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几种模型的计算效率,考察等效本构模型的改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开始损伤退化没有出现的时候,四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一旦由于塑性应变累积导致损伤退化的发生,考虑损伤退化的纤维模型、壳单元模型和多尺度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说明等效本构模型能够反映结构出现损伤对结构变形的放大作用。而没有考虑损伤退化的两折线杆系模型与三者的计算结果差别较大,计算得到的变形结果偏小,低估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位移,导致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计算效率上,等效本构模型的计算时间远小于壳单元模型和多尺度模型,比两折线模型略高,实现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平衡。 为比较几种有限元模型计算钢框架动力时程分析的精度以及效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壳单元模型、多尺度模型、考虑损伤退化的纤维梁模型以及不考虑损伤退化的传统两折线模型,比较几种模型在计算结构变形、结构破坏形态等方面的特征,检验等效本构模型的计算精度,深入探讨考虑损伤退化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几种模型的计算效率,考察等效本构模型的改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开始损伤退化没有出现的时候,四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一旦由于塑性应变累积导致损伤退化的发生,考虑损伤退化的纤维模型、壳单元模型和多尺度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说明等效本构模型能够反映结构出现损伤对结构变形的放大作用。而没有考虑损伤退化的两折线杆系模型与三者的计算结果差别较大,计算得到的变形结果偏小,低估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位移,导致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计算效率上,等效本构模型的计算时间远小于壳单元模型和多尺度模型,比两折线模型略高,实现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平衡。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80-83,共4页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38006)
关键词 钢框架 损伤退化 计算模型 弹塑性时程分析 有限元分析(FEM) 等效本构模型(ECM) steel frame damage and degradation calculative models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Equivalent Constitutive Model(EC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4

  • 1孙正华,李兆霞,陈鸿天,殷爱国.考虑局部细节特性的结构多尺度模拟方法研究[J].特种结构,2007,24(1):71-75. 被引量:22
  • 2李兆霞,孙正华,郭力,陈鸿天,余洋.结构损伤一致多尺度模拟和分析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2):251-260. 被引量:51
  •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Ⅱ[R].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 4Murat S, JagMohan H. Dynamic analysis of buildings for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J].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Engineering, 2003, 30: 338-359.
  • 5Li Z X, Chan H T, Yu Y, at el. Concurrent multi-scalemodeling of civil infrastructures for analyses onstructural deterioration-Part I: Modeling methodologyand strategy [J].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2009, 45(11): 782-794.
  • 6Oskayc, Fish J. Multi-scale modeling of fatigue forductile material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scale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2004, 2(3): 1-30.
  • 7Ladeveze P, Nouy A, Loiseau O A. Multi scalecomputational approach for contact problems [J].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Engineering, 2002, 191(43): 4869-4891.
  • 8Carlo A, Raffaele P. Failure criteria and cumulativedamage models for steel components under cyclicloading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09, 65: 751-765.
  • 9Egor P, Yang T, Chang S. Design of steel MRFconnections before and after 1994 northridge earthquake[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1998, 20(12): 1030-1038.
  • 10EN 1998-1:2005, Design of structures for earthquakeresistance. Part 1: General rules, seismic actions andrules for buildings [S]. Brussels, 2005.

共引文献61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