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设计了新型低碳、5%锰、含铝TRIP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残留奥氏体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Therma-Calc热力学软件对试验钢进行了平衡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1%Al元素的添加,使得试验钢平衡相图中的两相区温度范围扩大并向高温区移动。试验钢在660℃等温5 min后,可以获得15.1%的残留奥氏体,对应的抗拉强度803 MPa,伸长率可以达到24%,即试验钢经过一步简单的短时间两相区退火处理后可以获得数量较多的残留奥氏体和比较理想的力学性能。另外通过在640℃、660℃两个温度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退火处理发现,随着两相区等温时间的延长,残留奥氏体的量逐渐增多,最高可以达到20.5%;等温时间越长屈服强度越低,试验钢的加工硬化性能越好。最高强度-塑性匹配出现在640℃等温1 h后,抗拉强度720 MPa,伸长率可以达到30%。
设计了新型低碳、5%锰、含铝TRIP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残留奥氏体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Therma-Calc热力学软件对试验钢进行了平衡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1%Al元素的添加,使得试验钢平衡相图中的两相区温度范围扩大并向高温区移动。试验钢在660℃等温5 min后,可以获得15.1%的残留奥氏体,对应的抗拉强度803 MPa,伸长率可以达到24%,即试验钢经过一步简单的短时间两相区退火处理后可以获得数量较多的残留奥氏体和比较理想的力学性能。另外通过在640℃、660℃两个温度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退火处理发现,随着两相区等温时间的延长,残留奥氏体的量逐渐增多,最高可以达到20.5%;等温时间越长屈服强度越低,试验钢的加工硬化性能越好。最高强度-塑性匹配出现在640℃等温1 h后,抗拉强度720 MPa,伸长率可以达到30%。
出处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5-70,共6页
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基金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010CB630802)
关键词
高锰TRIP钢
铝元素
两相区退火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high manganese TRIP steel
aluminum
intercritical annealing
retained austenite
mechanical proper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