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柴窝堡湖水质12年变化及改善措施探讨 被引量:2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Chaiwobao Lake in the Past Twelve Years and Improving Strategi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郊,受自然条件、人工开发及上游排污的影响,其水质近12年来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收集现状及历史监测资料对水质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柴窝堡湖水质已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达不到渔业养殖水域功能区的需要,其中以2008年污染最严重。对水质变化贡献较大的污染物主要为氯化物、氟化物、总磷、总氮、砷、化学需氧量。各参数中砷、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为显著。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柴窝堡湖水质下降主要原因为上游单位排污、水资源补给量减少及自然地质因素,并对乌鲁木齐市饮用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提出的水质改善措施主要包括减少工业源及生活源污水排放量、增加水资源补给量、建设区域固体废物集中储运设施、控制农业面源等。 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郊,受自然条件、人工开发及上游排污的影响,其水质近12年来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收集现状及历史监测资料对水质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柴窝堡湖水质已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达不到渔业养殖水域功能区的需要,其中以2008年污染最严重。对水质变化贡献较大的污染物主要为氯化物、氟化物、总磷、总氮、砷、化学需氧量。各参数中砷、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为显著。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柴窝堡湖水质下降主要原因为上游单位排污、水资源补给量减少及自然地质因素,并对乌鲁木齐市饮用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提出的水质改善措施主要包括减少工业源及生活源污水排放量、增加水资源补给量、建设区域固体废物集中储运设施、控制农业面源等。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28-333,共6页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柴窝堡湖 污染指数 水源地 改善措施 Chaiwobao Lake pollution index water resource improving strateg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64

共引文献86

同被引文献29

  • 1马龙,吴敬禄,吉力力.阿不都外力.30多年来柴窝堡湖演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J].干旱区地理,2011,34(4):649-653. 被引量:10
  • 2丁永建,刘时银,叶柏生,赵林.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J].冰川冻土,2006,28(5):623-632. 被引量:119
  • 3李天淳,高鸣远.江苏省主要湖泊水功能区划与水质达标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6):631-634. 被引量:10
  • 4胡汝骥,姜逢清,王亚俊,孙占东,李宇安.论中国干旱区湖泊研究的重要意义[J].干旱区研究,2007,24(2):137-140. 被引量:89
  • 5王世江.中国新疆河湖全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 版,2011: 1-416.
  • 6Bai J,Chen X,Li J L,et al. Changes in the area of inland lakes in arid regions of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J]. Environ- 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1,178:247 - 256.
  • 7Galiatsatos N. The shift from film to digital product : Focus on CO- RONA imagery [J].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Geoinformation Processing,2009,3:251. - 260.
  • 8Sohn H G, Kim G H, Yore J H. 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histori- cal reconnaissance CORONA KH - 4B imagery [J]. The Photo- grammetric Record ,2004,19 ( 105 ) :51 - 66.
  • 9Woodcock C E, Allen R, Anderson M, et al. Free access to Landsat imagery[J]. Science,2008,320 : 1 011 - 1 011.
  • 10Searamuzza P, Micijevie E, Charlder G,2004. SLC gap-filled prod- ucts: Phase one methodology, http://landsat, usgs. gov/docu- ments/SLC_Gap_Fill_Methodology, pelf,2008 - 07 - 1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