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地表水中含氮化合物变化及迁移规律初探 被引量:1

Exploration of The Change of Nitrogen Compounds in Surface Water and Removal of Nitroge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章研究了上海某污染河道污染断面及其下游断面河水中几种含氮化合物及其底泥中总氮的含量变化,初步探索含氮化合物的转换规律及迁移。研究发现在污染断面,河水难以得到自净的机会,底泥中的总氮持续累积;在研究河流的下游断面,地表水中的含氮化合物含量变化与上游污染断面不完全一致,说明上游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向下游迁移,但迁移的同时,河道水质也受到其它含氮污染源的影响,并且由于水质的好转,溶解氧含量升高,同时发生了氨的硝化;而随着上覆水体的水质好转,底泥中的总氮含量也略有下降。 文章研究了上海某污染河道污染断面及其下游断面河水中几种含氮化合物及其底泥中总氮的含量变化,初步探索含氮化合物的转换规律及迁移。研究发现在污染断面,河水难以得到自净的机会,底泥中的总氮持续累积;在研究河流的下游断面,地表水中的含氮化合物含量变化与上游污染断面不完全一致,说明上游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向下游迁移,但迁移的同时,河道水质也受到其它含氮污染源的影响,并且由于水质的好转,溶解氧含量升高,同时发生了氨的硝化;而随着上覆水体的水质好转,底泥中的总氮含量也略有下降。
作者 高梦南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00-102,共3页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地表水 含氮化合物 变化 迁移 surface water nitrogen compounds change mov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27

  • 1杨晓兰,张健,叶新荣,魏琳瑛.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环境质量现状评价[J].东海海洋,1994,12(2):70-76. 被引量:8
  • 2陈耀泰.珠江口沉积分区[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4(3):109-114. 被引量:23
  • 3李学刚,宋金明,李宁,袁华茂,高学鲁.胶州湾沉积物中氮与磷的来源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与湖沼,2005,36(6):562-571. 被引量:59
  • 4宋金明,李学刚,邵君波,贺志鹏,张乃星.南黄海沉积物中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J].海洋与湖沼,2006,37(4):370-376. 被引量:55
  • 5蓝先洪.珠江口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A].张经主编.中国主要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化学物质的迁移与 环境[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37—53.
  • 6赵焕庭,1987.珠江河口演变.北京:海洋出版社,176-183
  • 7莫理景,陈树珍,1984.珠江口地质沉积特征.见: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珠江口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研究文集(四).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89-100
  • 8Andrieux F,Aminot A,1997.A two-year survey of phosphorus speciation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Bay of Seine(France).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17(10):1229-1245
  • 9Conley J,Stockenberg A,Carman R et al,1997.Sediment-water nutrient fluxes in the Gulf of Finland,Baltic Sea.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45:591-598
  • 10Graca B,Bolalek J,1998.Forms of phosphorus in sediments from the Gulf of Gdansk.Applied Geochemistry,13:319-327

共引文献122

同被引文献19

  • 1唐荣华.桂林市供水水源地现状与保护对策[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4):432-436. 被引量:2
  • 2李恭臣,夏星辉.黄河无机氮形态组成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6):632-635. 被引量:8
  •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2.144-153.
  •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4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R].http://www.mep.gov.cn/gkml/hbb/bgg/201408/t20140804287384.htm.
  • 5潘春玲,陆燕勤,李军朝.桂林漓江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C].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386-388.
  • 6黄常晋.桂林岩溶环境水文地质与水资源保护研究[R].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1984.
  • 7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2002,04.
  • 8何大为,丁廷华,赵振华.河水中无机氮化合物转化规律的研究[J].环境科学,1979,(3):28-32.
  • 9Antoniou P, Hamilton J, Koopman B, et al. Effect of temper- ature and pH on the effective maximum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nitrifying bacteria[J]. Water Research, 1990,24(1) :97-101.
  • 10Malecki L M,White J R,Reddy K 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lux rates from sediment in [J] . Journal of Environm Lower St. Johns River estuary ental of Quality , 2004 , 33 (4)1545- 154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