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崛起与东北亚的安全战略选择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的崛起已经日渐明朗,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一系列对国际体系的挑战和改变,中国在崛起中如何为自己构建一个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东北亚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推行符合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协商安全模式",从而构建良好的周边环境,保证中国的平稳、快速崛起。
作者
韩莉
机构地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出处
《延边党校学报》
2010年第5期67-69,共3页
Journal of Yanbian Party School
关键词
中国崛起
联盟安全模式
多边协商安全模式
分类号
D [政治法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刘卿.
论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J]
.国际问题研究,2006(1):57-62.
被引量:8
2
王红芳.
危机孕育出的合作——析非传统安全对东亚地区合作的推动[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2-37.
被引量:13
3
(美)约翰·鲁杰(JohnG.Ruggie)主编,苏长和等.多边主义[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12th APEC Economic Leaders'Meeting Santiago Declaration,"One community,Our Future",Santiago de Chile20-21November 2004http://www.apec2004.cl/documentos/Final-Declaration-AELM.pdf.
2
.《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N].《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4日第3版.
3
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2000.
4
Terry Terriff;Stuart Croft;Lucy James;Patrick,M.Morgan.Security Studies Today,1999.
5
罗伯特·基欧汉;苏长和.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2001.
6
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邵文光;陈寒溪.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1987.
7
Barry Buzan;Ole Waever;Jaap De Wilde.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1998.
8
查尔斯·利普森;肖欢容.经济和安全事务领域的国际合作.大卫·鲍德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2001.
9
苏长河.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2000.
10
Rogier Busser.The Impact of Japan Direct Investment on Expansion of Japanese Network in Southeast Asia for Comprehensive Security,2000.
共引文献
18
1
徐晓林,毛子骏,朱钰谦.
非传统安全在中国:研究、实践及二者的交互[J]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20(1):26-48.
2
包广将.
多节点结构:东亚国际秩序的转型与“轴辐体系”的困境[J]
.国际政治研究,2021(2):42-65.
被引量:13
3
戴路.
东亚安全的核心问题——均势[J]
.新远见,2009(7):44-50.
4
方军祥.
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现状与意义[J]
.南洋问题研究,2005(4):26-30.
被引量:16
5
陈世瑞.
中国与东盟间的国际危机管理合作——基于博弈分析的角度[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1):20-25.
被引量:6
6
方长平,熊冰由页.
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探究[J]
.教学与研究,2007(9):58-63.
被引量:5
7
肖晞.
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若干思考[J]
.教学与研究,2007(9):64-69.
被引量:1
8
春艳.
浅析中美日在东亚的共同利益[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2):49-53.
9
刘少华,陶俊.
后冷战时期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探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127-131.
被引量:1
10
宋菲.
中国周边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应对思路——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为例[J]
.职业时空,2011,7(11):144-146.
1
刘海如.
西欧对美政策的重大调整[J]
.国际展望,1997(20):2-3.
2
虞少华.
朝韩对话前景与半岛形势转圜[J]
.当代世界,2011(3):18-20.
3
曾彩莲.
浅析传统知识的国际保护[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7):3-4.
4
赵维焘.
后冷战时期中国南海政策及其展望[J]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7):31-36.
5
李宝林.
阿拉伯国家与伊朗核问题[J]
.国际资料信息,2011(1):1-4.
被引量:1
6
朱宁.
东亚安全合作的三种模式——联盟安全、合作安全及协治安全的比较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9):52-57.
被引量:20
7
王树春,王洪波.
冷战后小国推行平衡外交的不同结果——基于欧亚和东南亚小国的对比分析[J]
.战略决策研究,2016,7(3):3-21.
被引量:6
8
王志强,权赫秀.
从1883年越南遣使来华看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J]
.史林,2011(2):85-91.
被引量:6
9
冯存万.
法国与欧洲对外关系一体化:战略观、政策与局限性[J]
.国际论坛,2010,12(6):19-23.
10
张泽平.
航空碳排放及其交易的国际法规制——从“欧盟航空碳排放案”说起[J]
.环球法律评论,2013,35(1):168-176.
被引量:10
延边党校学报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