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问题的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学校德育衔接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后来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理论工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检索到的有限文献中。
作者
常春燕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系
出处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0年第6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德育衔接
中学德育
研究综述
德育工作者
德育教师
德育目标
大学班主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校德育
德育内容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张居永.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德育课衔接生态构建[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4):344-347.
被引量:6
2
王鲁宁.
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本质及规律的哲学探讨[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4):49-52.
被引量:12
3
王万军.
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问题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7(30):75-76.
被引量:3
4
张青红.
高中德育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衔接探析[J]
.文教资料,2006(26):25-26.
被引量:2
5
王晓岩.
构建中高等思想教育衔接模式[J]
.吉林教育,2005(12):35-35.
被引量:1
6
陆琴雯.
高校德育课教学如何实现与中学政治课的有效衔接[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1):43-45.
被引量:2
7
邱国勇.
加强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思考与对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4):50-51.
被引量:4
8
周双娥.
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必须从实际出发[J]
.娄底师专学报,2001(3):103-105.
被引量:6
9
周双娥.
高校与中学德育衔接问题之我见[J]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1):103-105.
被引量:3
10
刘惊铎.
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改革探索[J]
.教育研究,1999,20(12):16-20.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冯铁山,詹万生.
整体建构学校德育体系与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J]
.教育科学研究,2005(5):47-50.
被引量:11
2
吴光远.强者生存[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3
[1]焦新.教育部将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重点推进高中德育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N].中国教育报,2005-03-05(1).
4
[6]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
5
[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93.
6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41,262,95,108,56.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8
杨叔子.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3卷)[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9
刘惊铎,权利霞.德育学教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
杨晨光.学生是高教改革最大受益者—200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述评之四[N].中国教育报,2005-06-07(1).
共引文献
59
1
樊学艺.
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合理性建构的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兼谈“习惯课”的重要性[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3):25-27.
2
高宝英.
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德育的首要地位和实际到位[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3):5-8.
3
曾繁田.
从德育概念之争辩看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J]
.传承,2010(12):52-53.
4
陈坚.
论个性化道德教育[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6(3):32-35.
被引量:3
5
陈金容.
学校道德教育接受效果的反思[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2(3):364-368.
6
李长艳.
西方德育“体谅模式”之借鉴[J]
.思想教育研究,2006(3):47-48.
被引量:6
7
张晓萍,李文兰.
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3):48-51.
被引量:10
8
邹强.
价值观念变迁中的学校德育变革[J]
.教育探索,2006(9):95-96.
被引量:5
9
陈强.
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学校德育的纵向衔接[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6,26(2):16-18.
被引量:2
10
樊学艺.
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的调研与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6):114-116.
1
王建伟.
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0(4):1-1.
2
罗海英.
试论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11):47-48.
被引量:7
3
张兰英.
略析中小学德育衔接的途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1(3):56-57.
4
王万军.
高校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问题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7(30):75-76.
被引量:3
5
何日成,袁学飞.
关于初高中德育衔接问题的调查及思考[J]
.文教资料,2013(34):128-131.
6
王万军,侯居茌.
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衔接问题研究[J]
.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9):133-133.
7
尚正邦.
对目前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的分析[J]
.吉林教育(综合),2016,0(45):152-152.
被引量:1
8
吕文华,苑璞.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中的阶段性问题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7):182-183.
被引量:1
9
谢金森,胡一萍.
坚持人本精神 实现自律目的[J]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6(T11):28-32.
10
鞠忠美.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思考——基于德育衔接的需要[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2):46-49.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