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牟宗三的哲学中,"主体"主要有"道德主体"与"知性主体"这两层意义,前者成就的是道德界和本体界,后者成就的则是知识界。以道德主体来表征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但是,由于难以摆脱传统儒家"德性之知"优于"见闻之知"的樊篱,牟宗三依然将道德主体看作是具有本源性的一面。知性主体的产生,是根源于道德主体为了自身发展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牟宗三道德主体思想所存在的一个基本理论不足即是:以本体论来涵盖和统摄知识论,以道德主体这一"无限心"来驾御知性主体这一有限的"认识心"。而事实是:如果研究知识论,只能以知识论为核心和出发点。此时,认知主体是主要的,它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道德主体的婢女。
在牟宗三的哲学中,"主体"主要有"道德主体"与"知性主体"这两层意义,前者成就的是道德界和本体界,后者成就的则是知识界。以道德主体来表征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但是,由于难以摆脱传统儒家"德性之知"优于"见闻之知"的樊篱,牟宗三依然将道德主体看作是具有本源性的一面。知性主体的产生,是根源于道德主体为了自身发展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牟宗三道德主体思想所存在的一个基本理论不足即是:以本体论来涵盖和统摄知识论,以道德主体这一"无限心"来驾御知性主体这一有限的"认识心"。而事实是:如果研究知识论,只能以知识论为核心和出发点。此时,认知主体是主要的,它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道德主体的婢女。
出处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形而上学之思背后的知识探寻--论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哲学知识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08CZX012)
关键词
牟宗三
道德主体
知性主体
Mou Tsung-san
moral subject
understanding su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