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毛泽东公共雕像创作语言的演变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毛泽东公共雕像作为中国雕塑史上一个特殊题材,从延安时期毛泽东浮雕像的出现,到文革时期大量红色"圣像"的涌现,发展到文革后及现今一批以毛泽东为题材的雕塑艺术作品的继续产生,其艺术语言特征经历了多次阶段性的嬗变。本文在全面搜集毛泽东公共雕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其艺术语言的几次重大演变,并挖掘这些重大演变背后的艺术风格取向及观念的转变,揭示其与当时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文革前毛泽东公共雕像的基本特征是强调理性的规范构图,淡化主观情感的自由奔放表达,并探索着对民族雕塑的一些形体处理手法借用到自己的西方古典写实体系中来。文革中,强化了雕刻者的主观感情,表现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风格文革后,多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表现"亲切、自然、魅力"的毛泽东。
作者 洛鹏
出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09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ARTS IN CHINA
分类号 I [文学]
  • 相关文献

共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