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美MPA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MPA课程设置是一个"目标——结构——行为"关系过程,是静态设置和动态实施的统一体,包括课程设置的目标、课程设置的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实施三部分。本文从课程设置的目标、结构和实施三方面对中美大学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以期得到一些对我国MPA教育有益的启示。
作者
丛梅
机构地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7-10,共4页
Journal of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MPA课程设置
目标
结构
实施
启示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江莹,袁桂华.
国外MPA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04,5(6):15-17.
被引量:5
2
杨述厚.
关于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J]
.科技与管理,2004,6(6):141-142.
被引量:5
3
王义保.
中美MPA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探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03,21(5):56-59.
被引量:2
4
娄成武,杜宝贵.
中美MPA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比较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2):16-20.
被引量:17
5
陈振明.
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MPA教育及其课程的设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3):74-78.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季明明.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实践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崛起[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3):5-10.
被引量:30
2
朱立言,陈幽泓,张康之.
行政学发展的生长点——MPA[J]
.中国行政管理,1998(9):17-18.
被引量:2
3
季明明.
国外MPA教育特点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3):68-73.
被引量:7
4
陈振明.
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MPA教育及其课程的设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3):74-78.
被引量:17
5
季明明.
培养公共领域时代精英的摇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MPA教育(上)[J]
.中国行政管理,2001(11):24-29.
被引量:13
6
[1][5]Robert E. Cleary . Analyzing the Ever-changing Masters Degree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Preliminary Report[Z].
7
[2][3]NASPAA . Support Documents[Z] . Ⅳ-1, Ⅳ-3 .
8
[4][6][7]Thomas Voicino and Linda C. Wilson . Changes and Reform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Z] .645, 641, 648.
9
[8]Robert E.cleary . What do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sters programs look like? Do they do what is needed?[Z] .50 (6): 665 .
10
[1]许啸天.古文观止[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1.
共引文献
37
1
周利平,杨吉安.
MPA:公务员能力提升的新途径[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8):93-94.
被引量:1
2
周利平.
浅谈我国MPA培养模式[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9):136-137.
被引量:1
3
吴瑞坚,徐中奇,李涛.
我国行政学硕士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行政管理,2000(9):24-26.
被引量:2
4
李慧敏,赖得挥.
广东省MPA专业学位教育现状及展望——基于与美国MPA教育模式的比较[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6):19-21.
被引量:2
5
孔春梅,罗朝慧,安俊美,张战勇.
关于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4(2):73-77.
被引量:5
6
江莹,袁桂华.
国外MPA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04,5(6):15-17.
被引量:5
7
周江林,徐益军.
我国发展MPA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4.
被引量:7
8
阿呆.
亿兆未来:SDH覆盖从核心走向边缘[J]
.通讯世界,2005(7):69-69.
9
张俊艳,陈通.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MPA创新教育[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23-124.
被引量:2
10
沈勇,王有强.
国外公共管理实践教育:模式、特点及借鉴[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72-76.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20
1
施巍巍.
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问题及其建议[J]
.中国教育学刊,2012(S2):187-189.
被引量:2
2
李艳梅,姜莉.
中美德三国博士生(医学科研型)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4):72-76.
被引量:9
3
熊力.
试论军队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的意义[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1):31-33.
被引量:1
4
George Grode,Marc Holzer.The Perceived Utility of MPA Degree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75(4).
5
J.Norman Baldwin.Comparison of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MPA Programs Administered under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88 (5).
6
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7
张再生,张廷君.
基于中国公务员能力素质结构模型的MPA课程体系再造[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8):42-47.
被引量:9
8
张再生,张廷君.
中国MPA教育与公务员职业嵌入机制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9):26-30.
被引量:7
9
余为恒,赵海涛.
MPA教育与公务员素质能力建设[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48-51.
被引量:2
10
李锋亮,陈鑫磊,何光喜.
工作找寻的强度、保留工资与起薪——来自硕士毕业生的证据[J]
.青年研究,2011(2):8-1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郭昱.
美国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轻工教育,2015,18(4):9-11.
被引量:1
2
贺克斌,李锋亮,马永红.
MPA培养模式与就业状况关系实证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2):50-56.
被引量:4
3
高晓涵.
MPA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性分析——以山东X大学为例[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2(3):67-7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丹阳,朱艺文.
传统MPA“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J]
.科教导刊,2022(31):112-114.
2
彭正波.
基于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
.教育观察,2021,10(5):120-123.
被引量:1
3
周云,王军.
省属理工类院校MPA专业学位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2017,30(21):47-50.
被引量:1
4
于苗苗,马永红,刘贤伟.
如何实现专业学位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基于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高教探索,2018(2):91-96.
被引量:7
5
郭峻.
我国MPA实践性教育逻辑:偏离与回归[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96-98.
6
张丽青,王晓蓉.
医药类院校MPA教育问题与应对[J]
.教育教学论坛,2022(49):173-176.
7
范斌,赵晨.
水平评估驱动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路径[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8,37(3):64-67.
被引量:1
1
郭昱.
美国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轻工教育,2015,18(4):9-11.
被引量:1
2
李惟熔.
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动态实施教学设计的感悟[J]
.化学教与学,2010(10):37-37.
被引量:1
3
车艳.
日本高校学生评教问题分析及其启示[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14-15.
4
何凡.
2006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其启示[J]
.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版),2007(1):19-23.
5
童其林,孙道磊.
2010年高考数学福建卷压轴题分析及其启示[J]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0(5):55-58.
6
欧勇.
几个有关“时间”与“时刻”的案例分析及其启示[J]
.数学教学,2003(5):13-14.
7
陆映红,孙福贵.
理综物理压轴题解答与失分原因分析及其启示[J]
.中学理科(高中内容),2003(8):28-29.
8
孙艳晶.
不同时期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及其启示[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0(12):79-79.
被引量:4
9
黄健如.
2001年高考英语内容分析及其启示(四)[J]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02(16):6-7.
10
孟新厚.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22):60-60.
被引量:5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