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女性题材的书写看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与东北作家群的众作家按照男性的想像和战争对女性的期许来塑造的"硬汉型"女性形象和构筑的浪漫诗意的两性关系相比,萧红却越过时代、阶级、民族等因素,而从性别出发审视女性的生存苦难,并以琐屑、卑怯、麻木、愚昧甚至冷酷等词汇消解了传统女性的温柔、善良的性格范式,破坏了对时代女性的坚韧、勇敢、不屈、强悍的角色期待。
作者
徐晓杰
机构地区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4,共3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萧红
东北作家群
女性形象
两性关系
超越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刘传霞.
属下能说话吗——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J]
.兰州学刊,2007(2):150-152.
被引量:3
2
逄增玉.
同时而异质的“东北”形象及其叙事[J]
.文艺争鸣,2006(2):127-136.
被引量:6
3
郑春凤.
在男性书写和民族主义话语的夹缝中——沦陷区东北女作家创作论[J]
.文艺争鸣,2004(6):74-76.
被引量:6
4
陈思和.
启蒙视角下的民间悲剧:《生死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46-55.
被引量:48
5
禹 燕著.女性人类学[M]. 东方出版社, 1988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梅娘.《蟹》、《蚌》[A]..《东北现代文学大系》[C].沈阳出版社,1996年..
2
萧红.《生死场》[A]..《东北现代文学大系》[C].沈阳出版社,1996年..
3
白朗.《四年闻》[A]..《东北现代文学大系》[C].沈阳出版社,1996年..
4
郁如.《遥远的爱》[A]..《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第6卷[C].,.第1837页.
5
.[A]..[C].,..
6
.[A]..[C].,..
7
鲁迅,《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鲁迅全集》第6卷28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8
周立波.《丰饶的一年间——1936年的小说创作》[J].光明,.
9
端木蕻良.《大地的海·后记》.《端木蕻良文集》第2卷第206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10
乔木.《八月的乡村》.《时事新报》,1936年2月25日.
共引文献
57
1
王幸逸.
民族与女性之间的《生死场》[J]
.现代交际,2020(10):120-121.
被引量:2
2
刁统菊.
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J]
.民俗研究,2020,0(2):13-22.
被引量:17
3
黄玲.
萧红小说研究述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S1):4-9.
被引量:2
4
陈三霞.
《呼兰河传》的民间立场[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3):163-163.
5
张海琳.
走向现代的焦虑——论萧红《生死场》中的两种声音[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2):27-29.
6
葛亚萍.
从《生死场》看萧红小说的艺术特色[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5):102-104.
被引量:1
7
徐晓杰,刘军,朱玉珠.
论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3):86-89.
被引量:2
8
徐晓杰,刘军,朱玉珠.
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论纲[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3):64-66.
9
徐晓杰.
从抗战题材的书写看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79-82.
10
郑春凤,王金茹.
由梦魇向童真回溯——萧红对故乡的双重文化情结[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2):42-4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
1
萧红.萧红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1044.
引证文献
1
1
范庆超.
论萧红的“苦难叙述”[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1):115-1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秀芳.
萧红作品生命精神的意义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40-42.
1
林莉.
舌尖上的爱情[J]
.中国军转民,2015(2):78-79.
2
张玉琼.
博爱与阴性——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颠覆[J]
.青年文学家,2014,0(10Z):34-35.
3
唐慧菊.
从涓生看鲁迅对启蒙者的反思与批判[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8(12):83-85.
4
李欣颖.
森鴎外の『舞姫』について ——太田豊太郎のエゴイズムを中心に[J]
.青春岁月,2013,0(24):35-35.
5
班朋.
卑怯的爱恋——从与婴宁的对比中看王子服的性格特征[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1):127-127.
6
邓仕雄,李英.
《伤逝》主题新探[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6-49.
被引量:1
7
阿毛.
语言的时间[J]
.青年文学,1999,0(7):110-112.
8
骆新泉.
从寄外词看宋代妻子的愁苦情怀[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29(3):70-75.
被引量:3
9
赵瑜.
远行记[J]
.百花洲,2011,0(1):130-139.
10
邵国义.
文本里的涓生——重读《伤逝》[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4):62-64.
作家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