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圆规”意象赏析——约翰·邓恩《别离辞:节哀》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艺复兴时期的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爱情诗《别离辞:节哀》是玄学诗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形象比喻传达思想,通过思想表达感情,改变了爱情诗单纯抒情的常规,把诗歌从煽情引向哲思。其中"圆规"这一别出心裁的意象,被世人称为"奇思妙喻"的经典,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
祝胜凯
机构地区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58,共1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约翰·邓恩
意象
圆规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
1
孟晔,尚静.谈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的圆形意象[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09)
同被引文献
5
1
吴湘毅,黄泽锐.
论邓恩爱情诗《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玄想比喻[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71-74.
被引量:5
2
刘富丽.
邓恩《别离辞·节哀》圆意象的隐喻意义[J]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2):37-40.
被引量:2
3
朱立元,李钧.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杨丽丽.
文学文体学视阈中的《别离辞·节哀》[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64-66.
被引量:5
5
胡燕春.
新批评派对于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影响[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3):87-9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娄德欣,李晓岚.
从英美新批评视角解读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莫悲伤》[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134-13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陈媛媛.
论英诗《别离辞·莫伤悲》圆美意境的关联性[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4):99-100.
2
张未末.
英美新批评视角下的松尾芭蕉俳句《古池》[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22):23-23.
3
田志玲.
从英美新批评视角解读安德鲁·马维尔的《致他的娇羞的女友》[J]
.海外英语,2021(14):235-236.
4
黄元清.
万变不离其宗——语境制约下的“圆规”妙喻解读[J]
.语文建设,2013,0(02Z):43-44.
被引量:1
1
吕秀梅.
同是离别,心情各异——《雨霖铃》与《别离辞:节哀》之比较[J]
.商,2013(18):409-409.
被引量:1
2
陈蕊.
爱,无边无际;爱,不离不弃——小议约翰·邓恩两首爱情诗歌[J]
.北方文学(下),2012(1):42-42.
3
曹军,祖恩华.
浅析约翰·邓恩玄学诗中奇喻的哲学意味[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2(5):67-69.
被引量:8
4
李雅君.
和谐的爱情,延展在离别——解读约翰·邓恩的《别离辞:节哀》[J]
.青年文学家,2010,0(1X):40-41.
被引量:1
5
许昌富.
奇思妙喻、似是而非的统一[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0(1):118-119.
6
段江艳.
从《别离辞:节哀》看玄学派诗歌的诗学张力[J]
.校园英语,2014,0(31):255-256.
7
秦素敏.
月光如水水如天——“明月”意象赏析[J]
.考试周刊,2012(16):18-18.
8
李金宇.
烛光灯影话义山——李商隐诗中灯烛意象赏析[J]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4):40-41.
9
常红蕾.
中国古诗词意象赏析浅探[J]
.文学教育,2016(2):84-84.
被引量:2
10
吴笛.
天体的运动与情侣的分离——评英国玄学派诗人多恩的《别离辞:节哀》[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4(4):35-38.
被引量:3
作家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