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2008年研究回顾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研究,在前些年的基础上,对课程作为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的实现、对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理解、课程教学问题、教育主体以及教学对象的研究等方面,都有了纵深发展。
作者
郑小娟
机构地区
山东经济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厦门大学
出处
《传承》
2009年第10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高校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145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9
1
林雄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突显[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25-27.
被引量:5
2
张嘉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法研究[J]
.职业时空,2008,4(12):178-179.
被引量:2
3
张玲,李平.
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的统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难点识破[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6):68-70.
被引量:12
4
王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改革论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112-114.
被引量:3
5
赵可,王莹莹.
以突出军队特色为切入点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育人铸魂功能[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96-98.
被引量:1
6
罗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71-73.
被引量:5
7
芮红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J]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6):144-145.
被引量:5
8
刘宗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68-71.
被引量:14
9
王继新,董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概况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72-76.
被引量:16
10
姜德琪.
世界历史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5):54-56.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02
1
江泽民.
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北京教育(高教),2002(9):4-6.
被引量:33
2
屈宏.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07(3):53-54.
被引量:5
3
沙健孙.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解读[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S2):48-51.
被引量:29
4
康沛竹.
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S2):86-90.
被引量:14
5
黄秀兰.
试论课堂心理气氛与教学效果[J]
.应用心理学,1986(2):18-20.
被引量:35
6
徐奉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非线性关系分析及对策预设[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7(1):59-61.
被引量:11
7
陈拙.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考[J]
.华夏文化,2005(2):63-64.
被引量:12
8
沙健孙.
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12-15.
被引量:53
9
井建斌.
正确评价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与李文海、张海鹏、龚书铎等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论坛,2005(5):75-82.
被引量:1
10
张静如,王炳林.
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对话[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4):21-25.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145
1
王宇航.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6):98-103.
被引量:2
2
韩晓华.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的思考[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411-415.
被引量:4
3
萨茹拉.
论情感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渗透[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6(6):45-48.
被引量:1
4
张国义.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11(7):62-66.
被引量:5
5
张国.
新时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8):197-198.
6
侯文文.
“90后”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2):184-185.
7
卢勇.
浅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
.传承,2012(14):74-75.
8
李祥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几对矛盾及其化解[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80-83.
9
张竹云,吴九占.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目标及其实现路径[J]
.黑龙江史志,2013(17):245-246.
被引量:1
10
梁红泉.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为例[J]
.延边党校学报,2010,25(4):118-12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
1
左佳.
爱是教育的底线[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34-37.
被引量:4
2
本刊记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培训班述要[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8-10.
被引量:5
3
李松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4):36-41.
被引量:19
4
白文刚.
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两个关键[J]
.高校理论战线,2007(5):30-33.
被引量:19
5
齐卫平.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三个选择”问题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52-55.
被引量:14
6
任晓伟,陈答才.
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特征[J]
.思想理论教育,2008(9):55-57.
被引量:22
7
史春风.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点体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8):42-43.
被引量:15
8
王先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2008(19):60-64.
被引量:18
9
齐卫平.
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素养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08(23):53-57.
被引量:7
10
邓丽.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尴尬[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6):113-11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张淑芳,郑小娟.
论“爱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1):136-138.
被引量:1
2
郑小娟,张淑芳.
论“爱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25(3):118-12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齐玲燕.
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53-54.
被引量:4
1
尹铁燕.
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如何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1):40-43.
2
陈慧,杨麟.
以教学改革推进“民族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3):98-99.
被引量:1
3
徐伟森.
中国革命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1(1):94-98.
4
岑红,丁三青,王建玲.
从方法论的角度谈中国革命史课程改革[J]
.煤炭高等教育,1995,13(2):44-46.
5
刘行仕.
对世界近代史有关教学问题的反思[J]
.历史教学,2002(10):45-48.
被引量:4
6
夏文强,王辉.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和思考[J]
.消费导刊,2007,0(3):111-111.
被引量:1
7
彭灵赟.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15(13):385-386.
8
张颖华.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J]
.改革与开放,2012,0(01X):159-159.
9
王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践教学资源的应用[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8(3):50-52.
10
赵锦秀.
学生创新能力与正确教育观[J]
.中国科技博览,2013(1):198-198.
传承
200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