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文化多样性视角下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国内学者就开始对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进行探索研究。国际上有关社会发展水平所建立的一系列指标体系为构建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提供借鉴。为了更好的体现和谐社会的内涵,在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中需要体现出文化和谐的内容。和谐社会可分为五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1个具体监测评价指标。
作者
李瑞红
韦海鸣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管理科学学院
出处
《传承》
2009年第2期44-45,69,共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越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项目编号06XMZ046)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和谐社会
指标体系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黄家顺.
和谐湖北指标体系研究[J]
.江汉论坛,2007(12):98-101.
被引量:1
2
孙小素,牛金虎.
我国各地区和谐社会进程监测与评价[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2):38-44.
被引量:6
3
“和谐社会”量化指标评价体系比较分析[J]
.领导决策信息,2006,0(40):26-27.
被引量:3
4
黎毅,彭地,宣玲玲.
江西省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及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6,22(13):75-77.
被引量:3
5
梅松,齐心.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北京社会科学,2006(1):62-66.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胡祖光.
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及其简易计算公式研究[J]
.经济研究,2004,39(9):60-69.
被引量:283
2
刘淇.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J]
.求是,2005(10):3-5.
被引量:6
3
丁晓安.
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06,20(5):34-36.
被引量:2
4
王申贺,迟树功,燕芳敏,满新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理论探索,2006(3):6-8.
被引量:2
5
韩艳萍.
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J]
.理论探索,2006(3):35-36.
被引量:2
6
牛瑞杰.
从清廉指数看我国的廉政建设[J]
.发展,2007(4):37-37.
被引量:4
7
沈妍.
在发展中提升幸福指数[J]
.新湘评论,2007(1):46-48.
被引量:4
8
郑杭生.和谐社会与社会学[N].人民日报,2004.14.
9
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N].人民日报,2005-06-27.
10
黄承喜,付春晖,来万萍.充分认识经济基础情况积极构建“和谐湖北”[BD/OL].http://www.hbsky58.net/pages/contentshow.asp? id=3234.
共引文献
36
1
马书臣.
郑州市社会发展水平与周边省会城市的对比研究[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2):50-55.
2
赵静,李萍,刘慧.
山东省社会和谐度的综合评价[J]
.企业导报,2013(13):119-120.
3
课题组,孟东方,易小光,李志,朱勋春,龚丽,丁瑶,柯艳霞,葛南南,袁韵锋,黄意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研究论纲[J]
.改革,2006(11):99-105.
4
李广海,陈通,赵言涛,徐大立.
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0-13.
被引量:21
5
唐平秋,罗明霞.
大力发展我国慈善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视角[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80-83.
被引量:4
6
石龙宇,崔胜辉,尹锴,李新虎.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及其应用——以福建省龙岩市礼邦村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19-3022.
被引量:4
7
牛培源.
中国和谐社会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3):70-72.
被引量:1
8
张铮,熊澄宇.
“文化和谐指数”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构成[J]
.理论导刊,2008(7):43-45.
被引量:1
9
郑慧娟,丁建伟.
甘肃省和谐社会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J]
.甘肃社会科学,2008(4):240-243.
被引量:6
10
韩颜超,徐盈之.
31个省市自治区和谐社会水平的统计评价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8):37-4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9
1
刘宏伟.
北京市能源需求分析[J]
.中国统计,2007,22(6):49-50.
被引量:2
2
侯峰,刘利粉.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统计教育,2008(4):14-16.
被引量:4
3
韩颜超,徐盈之.
31个省市自治区和谐社会水平的统计评价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8):37-41.
被引量:7
4
钟云燕.
广东经济和谐程度测算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8(36):208-209.
被引量:2
5
李宏伟,袁鹏.
我国社会和谐度的动态特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9,25(15):45-47.
被引量:6
6
陈黎明,欧文.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0):37-41.
被引量:24
7
康凯丽,秦国伟,申津羽.
我国林区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17-8718.
被引量:3
8
张庆红,夏咏.
新疆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分析[J]
.新疆社科论坛,2011(6):34-38.
被引量:5
9
武萌,尹亮亮.
保定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3):129-13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王爽.
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
.现代商贸工业,2016,37(9):114-116.
1
李长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文化和谐建设[J]
.辽宁人大,2007(2):21-21.
2
杨民,杨立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4(12):7-8.
被引量:1
3
李育富.
文化统战与和谐文化建设刍议[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4(1):61-63.
被引量:1
4
孟宪平.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机制问题分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1):3-6.
被引量:3
5
朱根甲,王忠良.
和谐社会呼唤文化和谐[J]
.行政与法,2006(8):3-5.
被引量:1
6
陈光军.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阶段性特征与认识意义[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28-30.
7
姚常红.
从“文化和谐”到“和谐文化”再到“和谐社会”的思考[J]
.思想战线,2008,34(B06):111-113.
被引量:1
8
刘从德,董莎,方永武.
文化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J]
.理论前沿,2005(23):10-11.
被引量:5
9
周永平.
文化和谐带动社会和谐[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9(12):16-17.
10
蔡宇宏.
论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3):33-36.
被引量:6
传承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