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反“私人语言”的论证——以《庄子》“濠上观鱼”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哲学研究》中的私人语言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本文将以《庄子》"濠上观鱼"一事为例,论证私人语言的不可能性。
作者 高炜 张永路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34-35,共2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3

  • 1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1.
  • 2Fogelin, R.J. Wittgenstein[M]. Boston, London and Henley: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0.
  • 3.以下论证是综合性的,如果提到某些段落,也主要从其思路着手,并不局限于具体文本[Z].,..
  • 4.维特根斯坦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个论证.参见[1],第272节.这个论证是柄双刃剑:私人语言论者也会因此而说"所以我的对象与你的不同至少是可能的"[Z].,..
  • 5.如果别人也牙疼,而且在公共语言中有"牙疼"这个词,那么这个小孩就不能将自己的某种疼描述为"这是牙疼",因为他的疼是私人性的,说是"牙疼"没有理由.参见[3].,.P.301.
  • 6.康德的"我"同时有孤立的倾向,尤其是在道德领域,但他讲"绝对命令",又将我带回"我们"[Z].,..
  • 7."物质"转向有近代特征:关注对象世界并以物质世界为哲学的基点,我之外的都是我的对象."生活"转向有现代特征[Z].,..
  • 8Wittgenstein, Ludwig.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M].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63.
  • 9Ryle, Gilbert. The Concept of Mind[M]. New York: Barnes & Noble Books, 1949.
  • 10Wittgenstein, Ludwig. Philosophical Occasions 1912-1951[M]. Indianapolis & Cambridg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