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义利观略论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义利观是审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视角。由西周至清代,义利观经过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主流思想。
作者
焦会琦
雷桂贤
机构地区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第11期34-35,41,共3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传统
义利观
以义制利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叶坦.
论“利”[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2):110-117.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
1
叶坦.
“中学西渐”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立足于经济学术史的考察[J]
.经济思想史学刊,2021(1):65-96.
被引量:12
2
叶坦.
中日近世商品经济观及其现代价值——以石门心学和浙东学派为中心[J]
.文史哲,2007(4):83-95.
被引量:6
3
郑杭生,胡翼鹏.
严刑峻法,因情而施:社会运行的强制规范--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社会思想研究[J]
.学习与实践,2009(3):5-1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0
1
贺啸.
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当代启示[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4):93-94.
被引量:1
2
倪愫襄.
传统义利观的当代价值[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24(5):72-75.
被引量:4
3
高德文.
儒家义利观的现实启迪[J]
.管子学刊,2001(2):78-80.
被引量:2
4
古怡.
儒家美学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J]
.理论月刊,2006(7):33-35.
被引量:3
5
苗润田.
“放于利而行多怨”——儒家义利学说再探讨[J]
.哲学研究,2007(4):45-50.
被引量:10
6
方宾观等编纂.中国人名大词典.民国十六年影印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7
清·沈兆澐.义利法戒录.同治四年刻本.山东德州督粮道.
8
涂可国.
儒家财富观新释[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5):1-12.
被引量:4
9
李成远.
传统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37(5):97-100.
被引量:2
10
于雅章.
传统义利观及其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启示[J]
.中国集体经济,2019,0(35):66-6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张青.
刍论《义利法戒录》[J]
.图书馆工作,2016,0(2):59-61.
2
苗祎,冯文倩.
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当代价值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82-88.
被引量:1
3
余成煜.
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时代价值判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11):59-6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高翠峰,刘喜梅.
传统儒家义利观对医患关系构建的导向作用[J]
.中国医学人文,2024,10(10):14-17.
1
熊韦锐,于璐,葛鲁嘉.
心理学中的人性论问题[J]
.心理科学,2010,33(5):1205-1207.
被引量:3
2
侯衍社.
发生本质论:探讨人的本质的新思路[J]
.齐鲁学刊,1999(4):127-129.
3
宋宽锋,郝娟.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西方哲学解读的一个基本视角[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2):33-41.
被引量:3
4
汪传发.
时间作为意义之境——康德、海德格尔时间观的基本视角[J]
.中州学刊,1997(5):69-74.
被引量:2
5
张明岩.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J]
.东方企业文化,2011(11X):159-159.
6
张健明.
论主导价值观建构的三个基本视角[J]
.求实,2004(S1):48-50.
被引量:2
7
高广旭.
生命意义的逻辑——辩证法内涵逻辑的历史存在论考察[J]
.长白学刊,2013(2):32-36.
8
何晓琼,钟祝.
孔子礼学思想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J]
.青年文学家,2014,0(9X):168-169.
9
李建德.
论考察底线道德的基本视角[J]
.云南社会科学,2002(6):16-20.
被引量:3
10
余治平,孟祥红.
孝,何以必须?——孔子与董仲舒对孝道的不同建构[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4):28-32.
被引量:8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