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评课: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互助的重要形式——访特级教师曹培英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曹培英老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的编委。2007年11月,曹老师在南昌参加江西省第二届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研讨会期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作者
周瑜芽
出处
《江西教育(管理版)(A)》
2008年第5期18-19,26,共3页
Jiangxi Education
关键词
评课
教师教学
执教者
青年教师
重要形式
基本要素
基本理念
学生
课程改革
学科德育
分类号
G62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51
1
洪勤智.
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教研组工作[J]
.中国校外教育,2008(1):87-87.
被引量:2
2
田常泰.
第一讲 听课和评课的艺术(上)[J]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8,0(Z1):4-7.
被引量:1
3
熊海花.
开展说课评课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4(13):82-82.
被引量:2
4
汪海.
关于教研员评课几个问题的研究[J]
.教育探索,2012(5):119-120.
被引量:7
5
余文森.
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J]
.教育研究,2005,26(12):25-31.
被引量:44
6
彭亚青,周振军,张君维.
中小学评课:问题与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2006(1):62-64.
被引量:9
7
张伟民.
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学诊断能力及其提高[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1):12-15.
被引量:18
8
胡惠闵.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活动[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3):52-56.
被引量:25
9
陆少明,李雯琳.
教师个体教学全程跟踪式教研初探[J]
.上海教育科研,2006(4):48-49.
被引量:1
10
张睿锟,翟宁.
发挥评课潜在优势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16(3):40-4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胡燕,樊允浩,李影,赵洁.
近十年来关于听课、评课研究的相关综述[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5):62-67.
被引量:15
2
肖红梅.
评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13-15.
被引量:1
3
方洁.
我国听评课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反思[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104-108.
被引量:30
4
魏茂琪.
小学语文评课策略探究[J]
.成才之路,2015,0(24):35-35.
二级引证文献
45
1
金星霖.
职业学校新手教师如何看待专家教师的建议——对职业学校听评课的实证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1(8):43-47.
被引量:1
2
黄春燕.
“螺旋式观议课”:破解备课组低效教研的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1):239-241.
3
申文勇.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听评课为视角[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2,39(12):17-20.
被引量:1
4
戈亮亮.
浅析“听课”与“观课”的异同[J]
.科教导刊,2012(33):50-51.
5
徐静碧.
青年教师听课方法研究[J]
.职教通讯,2012(33):52-53.
6
李蕾.
听评课技术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6):74-79.
被引量:6
7
钱小丹.
“评课”平台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分析[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9):115-116.
被引量:1
8
崔志钰.
评课是基于理念互通的对等交流[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6(2):31-34.
被引量:1
9
崔志钰.
评课:基于理念互通的对等交流[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36(3):60-62.
被引量:1
10
徐艳伟.
“U-S”听评课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
.当代教育科学,2016(8):22-24.
被引量:2
1
唐启洪,陈艳.
《大数的认识》的实践与思考[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9):101-101.
2
范春生.
对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教学的初步认识[J]
.小说月刊(下半月),2016,0(6):150-151.
3
张春莉.
2002年新世纪(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1~3册期中、期末试卷分析[J]
.小学青年教师,2003(4):13-16.
4
叶云素.
“算”与“用”孰轻孰重——对第一学段“算用结合”的思考[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9):1-3.
被引量:1
5
叶云素.
“算”与“用”孰轻孰重——对第一学段“算用结合”的思考[J]
.复印报刊资料(小学各科教与学),2009(1):42-44.
6
杜宏杰.
小小一张图,功能真不少[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0(Z1):96-97.
7
费岭峰,万培珍.
新课程下一节“应用题”课的教学与思考[J]
.小学数学教师,2005(10):13-20.
8
徐友新.
提高“解决问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
.云南教育,2006(09S):10-11.
9
林新华,钟业华.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学业评价[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20):19-19.
10
宋立新.
浅析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体系[J]
.新课程(小学),2015(10).
被引量:2
江西教育(管理版)(A)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