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侦查阶段被害人的知情权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侦查阶段被害人的知情权是其基础性和前提性诉讼权利,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规定了侦查阶段被害人的知情权。加强对侦查阶段被害人的知情权的保护,既可以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侦查工作的开展。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赋予被害人知情权,规定被害人知情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及内容,完善知情权告知程序及保障措施。
作者
唐文胜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处
《公安研究》
2008年第8期45-53,共9页
Policing Studies
关键词
侦查阶段
被害人
知情权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92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11
1
姚健.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诉讼地位与权利探讨[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5):103-106.
被引量:7
2
彭伶.
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保护比较研究[J]
.法律适用,2005(9):93-94.
被引量:7
3
赵国梁,李麦娣.
试论侦查阶段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2):53-55.
被引量:2
4
姚小林.
知情权探究[J]
.兰州学刊,2005(2):125-128.
被引量:8
5
兰耀军.
论检察权与被害人人权保障[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12(2):86-90.
被引量:12
6
李柏林.
中澳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比较[J]
.犯罪研究,2003(5):66-70.
被引量:4
7
雷堂,董慧.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3):39-44.
被引量:14
8
黄德林,唐承敏.
公民的“知情权”及其实现[J]
.法学评论,2001,19(5):33-39.
被引量:96
9
陈瑞华.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
.中外法学,1997,9(2):69-77.
被引量:245
10
宋小卫.
略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4,16(5):14-18.
被引量:128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王若阳.
刑事被害人制度之比较[J]
.环球法律评论,1999,21(2):95-103.
被引量:40
2
杨伟东.
美国情报自由法诉讼述评[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3):23-28.
被引量:11
3
宋小卫.
略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4,16(5):14-18.
被引量:128
4
陈瑞华.
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J]
.中外法学,1996,8(2):1-7.
被引量:154
5
石英.
论被害人的控诉[J]
.现代法学,2001,23(5):132-135.
被引量:8
6
赵国玲.
被害人补偿立法的理论与实践[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3):104-110.
被引量:37
7
[1]康树华.犯罪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
[14](美)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M].唐前宏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
(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492
1
詹建红.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察调查的制度性思考[J]
.法商研究,2023,40(2):132-145.
被引量:8
2
李瑞生.
简论现代刑事司法理念[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37-40.
3
陈晓辉.
浅析我国公安机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S1):139-140.
被引量:1
4
朱良好.
司法审判程序的意义追问[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4):58-60.
被引量:2
5
张保利,苏红.
程序公正的现实价值探讨[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5):8-11.
6
吴燕.
未成年人案件刑事和解的探索与实践[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S1):24-26.
7
常楠.
论行政信息公开的除外范围——由“郑州首例政府机关涉嫌侵犯公民知情权案”引发的思考[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3):56-58.
被引量:1
8
陈思.
民事诉讼契约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108-111.
被引量:1
9
高秦伟.
正当行政程序的判断模式[J]
.法商研究,2004,21(4):38-43.
被引量:31
10
孙建霞.
论被害人的权利[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7(3):45-47.
同被引文献
40
1
姚佳.
论个人信息处理者的民事责任[J]
.清华法学,2021,15(3):41-54.
被引量:58
2
王锡锌,彭錞.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宪法基础[J]
.清华法学,2021,15(3):6-24.
被引量:163
3
李大槐,喻磊.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S1):178-180.
被引量:3
4
姚小林.
知情权探究[J]
.兰州学刊,2005(2):125-128.
被引量:8
5
刘梅湘.
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探析[J]
.现代法学,2006,28(4):122-128.
被引量:18
6
刘知春,蒙凤娟.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缺失及完善[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5):76-80.
被引量:4
7
周伟,肖晋.
论侦查机关的告知义务[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14(5):95-102.
被引量:4
8
杨正万.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论纲[J]
.中外法学,2007,19(2):210-223.
被引量:14
9
[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M].许章润,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10
查庆九.公开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问题再度浮出水面.法制日报.2001.11.25.
引证文献
4
1
王彩云.
侦查阶段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权——基于一则单位受害人案例引发的思考[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7):76-77.
被引量:1
2
姜虹.
立案公开:侦查阶段对被害人知情权保护的完善——兼论《刑事诉讼法》修改对被害人知情权保护的缺失[J]
.公安研究,2012(4):51-56.
被引量:2
3
何白珣.
论刑事被害人知情权的程序保障[J]
.中外企业家,2016(12):167-168.
4
王仲羊.
侦查中个人信息知情同意制度的引入与调适[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101-11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9
1
何勋.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域外考察[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9):16-17.
2
余成.
论侦查中被害人的二次被害[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21(6):49-51.
3
龚晓峰.
论我国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J]
.商情,2013(9):183-183.
4
李汀.
刑事侦查中个人信息保护的目的限制原则:欧盟经验与中国路径[J]
.时代法学,2023,21(3):70-81.
被引量:1
5
管瑜珍.
“告知同意”在公安机关个人信息处理中的适用[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3(3):49-61.
6
王仲羊.
侦查中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1):101-109.
7
王仲羊.
侦查中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欧盟经验与中国路径[J]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24(3):14-25.
8
刘子健.
欧盟数据中介机构对侦企数据共享机制问题的启示[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4(9):78-80.
9
付凤,王瀚葳.
人脸识别作为刑事证据的实践检视与理论回应——以2013~2022年刑事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J]
.证据科学,2024,32(4):451-467.
1
叶晓欣.
试论公安机关对被害人知情权的保护[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4):73-75.
2
刘昂.
试论被害人知情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缺失与建构[J]
.法学杂志,2007,28(2):120-123.
被引量:7
3
唐文胜.
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知情权的保障[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6):63-67.
被引量:5
4
于宁.
论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知情权的扩充[J]
.天津检察,2010(1):55-56.
5
穆彤,李春梅.
论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知情权保障机制[J]
.天津检察,2011(4):36-37.
6
周山.
论刑事被害人知情权之保障[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6):71-73.
7
王金燕.
论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08X):281-281.
8
沈迪.
完善被害人权益保护机制的有效途径[J]
.法制与经济,2012,21(6):48-49.
被引量:1
9
李冰.
社区矫正应吸收被害人参与[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8(2):7-9.
被引量:1
10
蔡国芹.
刑事被害人知情权的程序保障[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2):63-70.
被引量:4
公安研究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