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气虚发热新解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脾胃气虚既不是诊断气虚发热的主要依据,也不能对气虚发热的病理合理的解释。笔者从人体阴气与阳气的生理功能、运动方向、病理变化及气虚发热表现的病位与病性等不同角度,对气虚发热的概念、诊断、病理及其治疗原则进行了探索,提出自己有关气虚发热的新理解。
作者
何钿芳
机构地区
四川省三台县西平中心卫生院内科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4期342-343,共2页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关键词
阴位
阳位
分类号
R255.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5
1
陆立世.
浅谈“气虚发热”的机理与治则[J]
.中医药研究,1993,9(2):11-12.
被引量:8
2
赵凯声,常峥,胡昕,张炳厚.
张炳厚诊治“气虚发热”的经验[J]
.北京中医,2005,24(2):79-80.
被引量:1
3
康建华.
三焦与“气虚发热”关系初探[J]
.甘肃中医,2006,19(6):1-2.
被引量:4
4
柴琳,徐云生.
也谈“气虚发热”之病机与治疗[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6):49-51.
被引量:10
5
吴文笛.
中医气机圆运动机理本源探讨[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28-30.
被引量:23
6
杨靖.
“气虚发热”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现状[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04-105.
被引量:6
7
丁娜,都广礼.
补中益气汤之气虚发热机理辨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94-95.
被引量:11
8
岳妍,孟晓辉,高广龙,邱洪蕾.
再论气虚发热及阴火[J]
.中医药信息,2013,30(3):12-13.
被引量:3
9
高广龙,岳妍.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再议甘温除热法机理[J]
.江西中医药,2013,44(4):9-10.
被引量:7
10
陈炽炜.
气虚发热病机再认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7):30-3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陈炽炜.
气虚发热病机再认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7):30-31.
被引量:1
2
梁锐,黄爽,奎瑜.
基于圆运动的五行理论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的机制[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4):118-121.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梁锐,黄爽,奎瑜.
基于圆运动的五行理论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的机制[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4):118-121.
被引量:7
2
李献良.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发热临床效果[J]
.北方药学,2018,15(12):85-86.
被引量:2
3
彭利平,辜志昌,刘丽华.
补中益气汤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气虚发热临床效果评价[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4):54-56.
4
高丹,牛增辉,赵英强.
浅论黄元御“圆运动”观[J]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6):114-116.
被引量:8
5
刘泽华,闫咏梅,李涛,王豆.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从补益肝肾论治中风[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118-121.
被引量:9
6
石倩玮,庞博.
补中益气汤异病同治验案举隅[J]
.环球中医药,2021,14(12):2251-2254.
被引量:8
7
孙欣,刘婧,安杨,张国栋,张兰.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析消渴合并中风辨证治疗[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370-373.
8
何亭蔚,宋宗良.
宋宗良教授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经验探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24,16(2):131-136.
被引量:1
1
颈部保健功[J]
.兰台内外,1995(3):47-47.
2
张国英,王伏声,杜捷.
许公岩运用升降理论治疗咳喘病的经验[J]
.北京中医药,2008,27(12):934-935.
被引量:5
3
徐姗.
练八段锦第五式:去心火,巧助眠[J]
.中国家庭医生,2014,0(24):34-35.
4
石玉光.
全足舒松按摩法(一)[J]
.双足与保健,1996,0(2):37-38.
5
李炜弘,李松林,李世通,徐全壹,王米渠.
“恐则气下、怒则气上”的两极病机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2297-2297.
被引量:18
6
梁启军.
从中药维度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原则[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5):364-366.
被引量:7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