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全纳教育思想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意义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全纳教育是在"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1994年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和会上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标志着全纳教育的肇始,并以此推进了世界各国的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开展全纳教育是为了实现真正的融合教育,目的是以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予每一位学生,减少各种学习障碍,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要。这种教育理念对教师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
田瑞云
机构地区
泰山学院中文系
出处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95-97,共3页
Journal of Ta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全纳教育
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
分类号
G645.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1
孔明.
全纳教育及其心理学困境[J]
.中国特殊教育,2003(6):1-5.
被引量:17
2
孙伟霞.
全纳教育:理念与实施[J]
.煤炭高等教育,2003,21(3):23-25.
被引量:9
3
王梅.
我国的一体化教育与全纳教育[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3):115-116.
被引量:5
4
袁婷婷.
中国的全纳教育:从树立全面的理念做起[J]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12(2):62-66.
被引量:6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陈云英等.全纳教育共享手册[M]华夏出版社,2004.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刘东刚.
论全纳教育观与高师特殊教育[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44-47.
被引量:2
2
汤盛钦.特殊教育世界大会巡礼.特殊教育,1994,(3).
3
郭福荣 冀一志 王肖萍 赵永平.《关于世界特殊教育大会的报告》[J].《特殊教育研究》,1994,(3).
4
林蔚.《全纳教育:打破智障儿教育的围墙》.http://galaxy. net. edu. cn/20010928/3003306.html.,.
5
PH墨森 J J 康杰 J 凯根 A C 赫斯顿著 缪小春 刘金花 武进之 李丹译.《儿童发展和个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6
玛戈 B 南婷著 丁祖荫译.《儿童心理社会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早期》[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7
[1]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8
应伟忠.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教学模式研究报告[J].特殊教育,1999,(5).
9
柳树森.中国一体化教育研究宣言[J].特殊教育,2001,(5).
10
徐白仑.浅谈我国视障学生的岁半就读[J].特殊教育,2001,(5).
共引文献
29
1
郝振君,兰继军.
论全纳教育与教师素质[J]
.中国特殊教育,2004(7):2-5.
被引量:36
2
田静,王凌.
全纳教育:实施模式、策略和实践特征[J]
.中国特殊教育,2004(9):18-21.
被引量:6
3
张皓,唐加军,何树德.
全纳教育的心理实质探要[J]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62-64.
4
沈明泓.
新疆地区中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儿童心理支持的现状与分析[J]
.大家,2012(11):246-247.
5
许采娟,毛萍钰.
全纳教育思潮的理性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下),2010(3):10-10.
6
许采娟,毛萍钰.
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3(5):11-12.
7
于素红.
初中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0(4):6-11.
被引量:3
8
张志欣.
关于全纳教育的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4S):4-6.
被引量:8
9
吴春艳.
转变观念——实施全纳教育的前提[J]
.中国特殊教育,2005(4):60-64.
被引量:18
10
李政云,李尚群.
超越“全纳”——全纳教育思潮之理性审视[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4):80-8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0
1
张宁生,陈光华.
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J]
.中国特殊教育,2002(2):1-6.
被引量:42
2
张玲.
高师全纳型教师培养初探[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3):98-99.
被引量:1
3
刘扬,肖非.
试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的几个争议问题[J]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47-51.
被引量:32
4
胡晓毅.
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与专业人员合作的几个核心问题[J]
.中国特殊教育,2005(12):7-11.
被引量:19
5
兰继军,于翔.
加强教师教育改革 培养全纳型的教师[J]
.中国特殊教育,2006(1):14-18.
被引量:27
6
方俊明.
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3):37-42.
被引量:168
7
陈云英,杨希洁,赫尔实.全纳教育共享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3;14.
8
兰继军,于翔.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培养全纳性.
9
田宝,张扬,邱卓英.
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比较与分析[J]
.中国特殊教育,2007(8):54-56.
被引量:40
10
黄志成.全纳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教育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03-04.
引证文献
5
1
王娟,田蓉.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全纳教育政策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47-49.
被引量:1
2
王娟,王嘉毅.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全纳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9(12):3-6.
被引量:17
3
于为,张潇.
高师全纳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3(20):128-130.
被引量:1
4
刘山山.
斤障学生的融合教育[J]
.教育界(综合教育),2016(2):90-90.
5
孔轶颖,郑婕,钟小敏,蒯鸿钰.
面向聋哑学生的全纳教育教学空间通用设计研究[J]
.山西建筑,2022,48(9):48-5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程俊花.
践行“全纳教育”[J]
.时代教育,2011(5):252-252.
2
胡胜.
我国随班就读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研究[J]
.文教资料,2012(5):97-98.
被引量:2
3
刘敏.
近年来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153-157.
被引量:16
4
刘敏.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1):75-80.
被引量:9
5
杜志强,李畅.
全纳视域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
.教师教育论坛,2014,27(3):52-55.
6
杨琪,贾婵娟.
小学教育师范生对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
.教育观察,2019,8(2):8-12.
被引量:4
7
佘丽,田澜,向光富.
我国随班就读教师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
.中国特殊教育,2015(5):67-73.
被引量:4
8
王雁,王志强,冯雅静,邓猛,梁松梅.
随班就读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15,27(4):46-52.
被引量:56
9
谭丹,周琴.
欧洲全纳教师教育的进展及启示[J]
.教师教育学报,2015,2(4):98-104.
被引量:1
10
王鑫,杨柳.
苏格兰全纳教师培养策略及其启示[J]
.教师教育学报,2017,4(1):104-111.
被引量:2
1
许采娟,毛萍钰.
论全纳教育思想与我国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一致性[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2):125-128.
2
杨翠,张成林.
全纳教育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3):178-180.
被引量:2
3
刘满荣,张苗,胡社利.
全纳教育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0(44):10-10.
4
梅金姣,杨光.
基于全纳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管理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10):110-111.
被引量:3
5
廖云珊.
论全纳教育思想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
.文教资料,2009(17):106-108.
被引量:2
6
秦克铸,庞云凤.
学习全纳教育思想 改革地理教育实践[J]
.教育探索,2006(6):68-69.
被引量:4
7
申屠爱明.
以“全纳教育”理念构建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生态课堂[J]
.新校园(上旬刊),2012(7):133-134.
8
雷江华.
重读《萨拉曼卡宣言》——解析全纳教育的理念:教育机会均等[J]
.现代特殊教育,2001(3):4-6.
被引量:35
9
谭冠英.
全纳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山东教育,2004(18):35-35.
10
李鹏.
全纳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启示[J]
.教育观察,2013,2(28):78-79.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