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先秦时期南北宗教的差异及其对文学风格的影响——从《诗经》《楚辞》中的祭祀诗来观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上古时期,宗教活动是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宗教活动显示了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性文化差异。这种宗教文化差异在《诗经》《楚辞》中的祭祀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这种差异对先秦时期两种不同文学风格,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确立,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作者
蔡凌
机构地区
湖北中南民族大学
出处
《沧桑》
2007年第3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中原宗教
楚国宗教
文学风格
祭祠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高婉瑜.
论祭祀诗反映的南北文化——以《周颂》、《九歌》为考察中心[J]
.浙江学刊,2002(1):82-87.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中华书局,1988年..
2
.《日书》[M].,..
3
《三礼》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356页.
4
桓谭.《新论》.
5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第124-125页.
6
该比例依屈万里<诗经诠释)中,明确注出“祀某王”的标准换算。然实际观察诗句意涵,比例应该更高。
7
《周礼·小宗伯》:“祭之曰,表?盛,告絜展器,陈告备,及果筑鬻,相治小礼。诛其怠慢者。”《周礼·祭仆》:“祭仆掌受命于王,以眡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纠百官之戒具。既祭,帅群有司而反命,以王命劳之,诛其不敬者。”祭祖典礼必须庄严肃穆,不得有失。
8
《国殇》所祭何神?许建昆对传统“祀人鬼之歌”的说法提出质疑。许氏以为《国殇》应为山川鬼神祭祀,因为《九歌》所祭对象,均为山川鬼神,若将《国殇》解成祀人鬼,则破坏《九歌》山川鬼神祭祀之统一型态。王祥龄于《中国古代崇祖敬天思想》中,谈及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经过自然、图腾、祖先三时期的进程,又殷人碲祭,首先祭天、自然神、四方之神,最后才演变成也祭先公、先王。而且,秦简《日书》的祀“外鬼”之典,祭祀丰厚,以求平安,《国殇》也应和《日书》祀外鬼相类,它是楚王祀敌国阵亡将士之灵,透过祭祀手段,将无所皈依的外鬼,转换为楚国的祖灵,甚至是楚国天兵战将,保护楚国子孙。参阅许建昆:《<国殇>乃祭祀战死楚境之敌国军士考》,收于《传统文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第253-257页。
9
本文认为《周颂》与《九歌》文化的歧异,主要因素是政治与文化的结合。此处的政治(力),指在周代严密的宗法制度与封建制度的交互作用下,所产生的政治现象。周公制礼作乐,国家礼治化,祭祀的最终意图,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透过层级式祭祀礼仪,强化各阶层的宗法意识。而钱穆云:“殷周两代的政治力量,无疑的已超越于宗教之上了。”“礼治只是政治对于宗教吸收融和以后所产生的一种治体。”见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台北:正中书局,1987年,第38-39页。
10
周代是一个高度礼治化的国家,所有制度,必须循礼而行。祭祀活动的相关规定,钜细廓遗,无论是庙制、含贝、殡葬、哭丧时间等等,均有等级区别。参阅《札记》中《礼器》、《祭法》、《杂记》诸篇。
共引文献
8
1
严奉利,郭杰.
从《诗经》、《楚辞》中的祭祀诗看先秦时期“天人合一”思想[J]
.社科纵横,2008,23(3):102-104.
被引量:2
2
刘红红,张玉春.
从《诗经》、“楚辞”看先秦时代南北文化的差异[J]
.广东社会科学,2009(1):149-154.
被引量:3
3
张珂.
《诗经·豳风·七月》——周代风俗之缩影[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5):99-100.
4
何君丽.
《诗经》祭祀诗的特点探析[J]
.科教文汇,2011(35):62-62.
5
谢英倩.
浅析《周颂》与《九歌》的差异及原因[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4):91-92.
6
李惠姊.
从《颂》和《九歌》中微探南北方祭祀文化[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2):66-69.
被引量:1
7
李佳玉.
近三十年《诗经·周颂》的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10):4-9.
8
孙青丽,夏秀敏,王慧,吕良波,吴妍,杨益民.
广州榄园岭遗址先民祭祀遗迹的炭屑和植硅体分析[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29(4):53-61.
被引量:1
1
王晓初.
越文化:鲁迅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研究述评[J]
.鲁迅研究月刊,2009(2):20-25.
被引量:2
2
唐迎欣.
困顿、荒谬中的坚守——析李冯小说《孔子》里的“在路上”形象[J]
.文艺争鸣,2008(11):153-156.
3
张连义.
地域文化影响下当代苏州作家的创作特色[J]
.小说评论,2014(3):69-73.
被引量:3
4
王凯北,傅治夷.
从地狱观看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J]
.海外英语,2016(1):158-159.
被引量:2
5
朱晓进.
从地域性特征看“山药蛋派”的历史命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3):6-11.
6
丁亚玲.
论沙汀讽刺小说的语言艺术[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8(3):47-49.
7
谢柏梁.
中国戏剧发展的地域性特征[J]
.文艺研究,1993(6):85-99.
被引量:10
8
刘和文.
清诗总集地域性特征考论[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4):94-99.
被引量:1
9
田耘.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
.作家,2010(2):155-156.
被引量:2
10
张仲裁.
“自古诗人皆入蜀”小考[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9):32-34.
被引量:3
沧桑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