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合法性认同的思想基础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一般政治学原理,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来源包括三个方面:意识形态、制度规范和有效性。意识形态作为合法性的思想基础,对于制度规范和有效性具有极大的约束功能,是政治权威合法性认同的首要因素。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意识形态面临着严重挑战,如何增强我党政治权威合法性的思想基础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作者
孙晓伟
孙岩
机构地区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政治理论教研室
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五队
出处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6,共2页
Journal of Ta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
合法性
思想基础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
1
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J]
.高校理论战线,2002(6).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4
1
侯德邻.
十六大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6):5-8.
2
何金海.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及其意义[J]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37-40.
3
郭榛树.
论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两次飞跃[J]
.唯实,2003(1):13-15.
4
孟宪波,王继芳.
战略机遇期的百年历史考察与对策思考[J]
.学理论,2009(5):132-133.
5
李兴成.
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关于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若干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4):8-12.
6
杨绍惠,姜屏.
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探析[J]
.云南电大学报,2002,4(3):16-20.
7
王全峰.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4):1-3.
8
邹贤启.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八大特征[J]
.湖北社会科学,2003(1):20-22.
9
郑邦山.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1):14-18.
被引量:1
10
李东兴.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
.天府新论,2003(1):5-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塞谬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
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1-62.
3
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32.
5
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孙关宏等.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
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
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
邓伟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0
(法)迪韦尔热(Duverger,M.)著,杨祖功,王大东.政治社会学[M]华夏出版社,1987.
引证文献
2
1
方旭光.
政治认同的价值取向及资源整合[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1):49-58.
被引量:17
2
倪秋思.
体制改革:中国政权合法性基础的制度保障[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8.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胡建.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
.昌吉学院学报,2013(1):17-22.
被引量:4
2
刘包产.
当前中国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1):27-31.
被引量:1
3
郭建锋,刘海英.
论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09(12):44-46.
被引量:10
4
陈国生,张俊伟.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研究——以衡阳市为例[J]
.文史博览(理论),2009(11):29-33.
被引量:3
5
刘建秀,李俊.
全球化态势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功能与价值探析[J]
.商业时代,2011(8):108-109.
被引量:7
6
张玉冰.
执政党政治认同的来源及强化政治认同的必要性[J]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1):25-27.
被引量:2
7
张晓妍.
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认同[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6):27-30.
被引量:1
8
袁玉芳.
建国初期中国民众政治认同的困境与重构[J]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4):61-63.
9
刘薇.
现代政治宽容的品质和特点[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8-104.
被引量:8
10
田起家.
政治认同:政治秩序的一个隐性变量[J]
.青年与社会,2015,0(6):275-276.
1
孙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共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J]
.学术论坛,2003,26(5):30-34.
2
刘志雄.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权威合法性认同的流失与控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3):44-48.
被引量:2
3
孙岩.
和谐社会与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J]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3):29-31.
4
毛栋英.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目的: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J]
.前沿,2006(2):9-12.
被引量:1
5
潘自勉.
再论党内监督的性质及其基层策略[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2):116-121.
被引量:1
6
王丽华,孙琼仙.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J]
.理论学刊,2004(12):8-11.
被引量:2
7
方世南.
制度建设:苏州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J]
.领导理论与实践,2008(2):20-23.
8
杨月华.
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谈[J]
.工友,2012(9):40-41.
9
唐清利.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自律异化与合作治理[J]
.中国法学,2012(5):38-45.
被引量:39
10
易成利.
民主合法性:民主巩固的重要基础[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14.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