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形象:西方现代性的文化他者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全球化时代主权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表现在"硬国力"与"软国力"两个方面。"硬国力"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与科技实力,"软国力"则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作为"软国力"的国家文化形象,已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指标。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倡创建国家文化形象,不仅要认清当今局势,思考发展策略,还应该清理历史遗产。
作者
周宁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
出处
《粤海风》
2003年第3期4-9,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形象
现代性
文化形象
软国力
西方文化
中华帝国
西方现代文明
中国潮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19
1
庞伟奇.
从“他者神话”到“自我镜像”——比较文学形象学世纪“回眸”[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11):81-82.
被引量:3
2
周宁.
停滞/进步:西方的形象与中国的现实[J]
.书屋,2001(10):10-23.
被引量:9
3
陈立胜.
“自我”与“他人”:现象学我本学的建构与解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2):49-56.
被引量:1
4
张丽.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中国潮”潮起潮落的广义虚拟经济学分析[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1(3):11-22.
被引量:12
5
余庆东,黄卫华.
赛义德东方主义文化批评理论探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906-909.
被引量:6
6
郑永年.中国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5.
7
麻国庆.走进他者的世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8.
8
周宁.鸦片帝国[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2.
9
[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2-45.
10
萨义德.东方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9:37.
引证文献
7
1
周宁.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与中国形象研究[J]
.东南学术,2005(1):98-108.
被引量:62
2
原平方.
“他者”镜像构建下的“中国模式”分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9):20-23.
被引量:1
3
冯程程.
胡安·马尔塞的东方主义书写立场——以《上海幻梦》为例[J]
.文教资料,2017(23):16-18.
4
周玲丽.
赛珍珠笔下中国形象的诗意化呈现——与中国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比较[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8):24-25.
被引量:2
5
朱骅.
论20世纪前期中美跨国英文书写的审美中心主义倾向[J]
.中国比较文学,2020(2):172-185.
6
靳继华.
中国形象的传播:启蒙时代西方文化的“中国潮”[J]
.南方论刊,2021(9):83-85.
7
靳继华.
从中国的他者文化审视全球化语境下世界文学的发展态势[J]
.文化学刊,2021(10):153-156.
二级引证文献
65
1
闫莉.
从利玛窦的中国形象析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J]
.传承,2009,0(20):106-107.
2
刘亚丁.
俄罗斯的中国想像:深层结构与阶段转喻[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6):54-60.
被引量:11
3
赵炜,曾凡远.
在中国中心观中确立传统政治文明观[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51-55.
4
夏益群,蒋天平.
“他者”的域外之音——茨维塔耶娃回忆录《中国人》中“他者”形象分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07-110.
5
王立新.
在龙的映衬下:对中国的想象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建构[J]
.中国社会科学,2008(3):156-173.
被引量:51
6
李宏.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地理基础[J]
.河北法学,2008,26(10):79-83.
7
李怀斌.
现代营销的困境与救赎——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的后现代营销论纲[J]
.中国工业经济,2009(6):88-97.
被引量:13
8
阚红柳.
传教士眼中的清代君主——以郭实腊《道光皇帝传》为中心[J]
.历史档案,2009,22(2):48-53.
被引量:4
9
王进.
从《在中国屏风上》解读毛姆游记的历史叙事[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4):54-57.
10
周柳波.
形象学视野下的香港文学和新加坡华文文学——“中国形象”对读之三[J]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76-80.
1
中凡.
生产力 软国力 文化[J]
.管理与财富,2006(3):4-6.
2
弋代春.
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7):88-88.
3
曹希.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0(A01):105-105.
4
王杰.
文化“他者”的二重性及二层性[J]
.民族艺术,1998(4):23-24.
被引量:1
5
薛三让.
文化消费风靡全球中的大国崛起与“软国力”提升[J]
.理论导刊,2007(4):41-43.
6
蒋均时.
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小康社会的文化力[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80-83.
7
罗春雁.
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他者[J]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9):59-60.
8
谭琴.
赣州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探析[J]
.商场现代化,2012(28):105-105.
被引量:1
9
周丽.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作用[J]
.大陆桥视野,2011(24):60-61.
10
阳建,王亚宏,胡小兵,蓝建中,江珍妮,冯武勇.
当文化遇到市场[J]
.金融世界,2011(12):58-62.
粤海风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