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沧桑》
2003年第3期34-35,共2页
同被引文献31
-
1王莉,齐日曼.谈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1-122. 被引量:1
-
2宋镇豪.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J].中原文物,1996(2):56-61. 被引量:5
-
3王云.明代民间服饰的流变及其成因[J].北方论丛,1996(5):98-103. 被引量:9
-
4东北少数民族古代服饰特点略论[J].北方论丛,1996(3):41-42. 被引量:1
-
5郎保湘.洛阳汉墓出土的有关服饰文化资料[J].中原文物,1995(2):72-75. 被引量:2
-
6王正华.拉祜族服饰文化概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6(1):56-61. 被引量:6
-
7韦荣慧.赵武灵王服制改革刍议[J].贵州民族研究,1995,15(3):124-126. 被引量:1
-
8江冰.恶衣服而致美黼冕——祭服与丧服的意义[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2):82-87. 被引量:2
-
9魏建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新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4):100-105. 被引量:7
-
10陈春辉.由秦俑雕塑探讨秦人上衣的裁剪[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9(4):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张程.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读《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有感[J].理论界,2008(8):154-155.
-
2刘星.浅析唐朝羁縻政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94-396. 被引量:3
-
3张征.论林语堂女性服饰话语中的时代性别特色[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95-98. 被引量:4
-
4胡志玲.论唐代女妆的特点[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4):297-298. 被引量:1
-
5邢祥虎.《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盛唐气象的合“理”化建构[J].电影评介,2016(10):23-27.
-
6白仁杰.头发的隐喻——中国人头发象征意义研究综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4):46-50. 被引量:1
-
7杨阳,王晶懋.西安唐风园林植物景观研究——以大唐芙蓉园为例[J].农学学报,2019,9(8):48-53. 被引量:3
-
8孙怀平.中国古代政府组织的印象管理:官员服饰的管理意义[J].中国文化与管理,2020(1):41-50.
-
9周跃西.略论五色审美观在汉代的发展[J].中原文物,2003(5):73-78. 被引量:20
-
10韩天.当代艺术应该让人们“看得懂”——评双年展作品《亚洲人的父亲》[J].艺术科技,2015,28(7):141-141.
-
1施加农.西晋青瓷胡人俑的初步研究[J].东方博物,2006(1):73-81. 被引量:4
-
2沈妉,周敏.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胡汉文化冲突[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54-57.
-
3申秦雁.唐代金银器鉴赏系列之四:“胡风”舶来品,盛唐时尚[J].艺术市场,2008(11):79-81.
-
4韩狄.十六国时期的“单于”制度[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5):68-73. 被引量:2
-
5许星.论唐代受胡文化影响的舞与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3(4):58-60. 被引量:3
-
6逸泉,贾克佳.“千秋万岁”钱考释[J].中国钱币,1997(4):48-49.
-
7王三北,韦宝畏.汉唐间儒学的“学”“术”变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7-11.
-
8罗立刚.元朝的统一与南北文化的变迁[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21(3):43-49. 被引量:3
-
9潘宝明.名城说"氣"[J].扬州文学,2004,0(2):29-33.
-
10冯志强.唐人生活胡风浓重述略[J].丝绸之路,2013(4):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