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农民运动高涨创造的条件
被引量:1
出处
《沧桑》
2003年第3期49-51,共3页
参考文献1
-
1《阮啸仙文集》编辑组编,阮啸仙.阮啸仙文集[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同被引文献111
-
1艾棣.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刮起的“工会消亡”风[J].工会博览,2004(12):40-41. 被引量:2
-
2周建超.大革命时期中共关于城市帮会工作的政策与策略[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3):42-49. 被引量:4
-
3罗定枫.关于“鞍钢宪法”的回忆与思考——纪念“鞍钢宪法”诞生四十周年[J].党史纵横,2000(12):4-6. 被引量:5
-
4黄美真.沦陷时期的上海工运[J].历史研究,1994(4):105-119. 被引量:7
-
5常书红,王先明.清末农会的兴起和士绅权力功能的变化[J].社会科学研究,1999(2):115-120. 被引量:20
-
6翁有为.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J].山东社会科学,1997(3):67-71. 被引量:8
-
7樊济贤.建国初期有关工会问题的分歧与争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9,18(6):24-26. 被引量:2
-
8清末各省设立农会史料[J].历史档案,1998(2):63-74. 被引量:10
-
9马小泉.地方自治: 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J].天津社会科学,1997(4):104-111. 被引量:23
-
10田素文.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新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9(2):16-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3
-
1陈宇恒,魏志鹏,徐辰烨.饭圈行为与网络政治参与[J].当代青年研究,2022(5):13-23. 被引量:4
-
2冯同庆.研究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特征的方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2):1-6.
-
3肖存良.政治吸纳·政治参与·政治稳定——对中国政治稳定的一种解释[J].江苏社会科学,2014(4):72-79. 被引量:56
-
4樊鹏.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稳定的影响[J].政治学研究,2009(2):54-67. 被引量:36
-
5苗贵安.从群体性突发事件看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3):47-51. 被引量:8
-
6苗贵安,王云骏.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J].新疆社科论坛,2009(3):41-44.
-
7苗贵安,王云骏.从群体性突发事件看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4):50-54. 被引量:6
-
8高传勇.中国公共决策的内输入模式及其困境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07-112. 被引量:6
-
9李斌.政治动员与社会革命背景下的现代国家构建——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0(4):33-39. 被引量:34
-
10董石桃.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视域和方向[J].理论与改革,2010(3):149-153. 被引量:7
-
1李宿立.中国农民“侵占”美国领土[J].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09(1):31-31.
-
2纪述.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下)[J].下一代,2005,0(5):60-64.
-
3黄丹,严向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实践探析[J].时代法学,2002(S2):186-187.
-
4“红军”和“长征”称谓的来历[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09,0(8):32-32.
-
5长征中毛泽东与张国焘的斗争(上)[J].新世纪领导者,2006(10):50-51.
-
6清风.毛泽民在闽北洋口[J].炎黄纵横,2007(3):12-13.
-
7段生亮.思想的力量[J].中国科技博览,2012(24):230-230.
-
8刘明钢.长征的胜利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J].江汉学术,1996,27(5):41-47. 被引量:1
-
9刘少云,刘才武.酃县赤卫大队[J].湘潮,2009(5):25-27.
-
10周英才.从绿林头目到红军将领[J].文史精华,1999,0(10):4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