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师徒传承,是历史上传统武术绵延不绝的主要生命形式。这一形式,是以模拟血缘关系为机制,从而形成了与"父"同构的师和与"儿"同构的徒,人们习惯上称呼的"师父"、"徒儿",体现为一种模拟的家庭结构。在这个以宗法制为特点的结构中,师父犹如一位处于中心位置的家长,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负有相应的责任与要求。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对"师"作过一个经典性的注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在整个人类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说:"古今学有大小,未有无师而成者也。"学有所成,有赖师教,因此师道尊严。在传统社会中,一切以实践经验为特征的百工诸艺的衍流,往往是通过掌握着丰富实践经验知识的师辈对后继者的传带,其中包括武术。"凡学百艺,莫不有师,况乎技击之学……苟无师承,宁窥其要耶?"如"打走无师,终生有误"、"苦练三年,不如名师一点"等大量民间熟知的武谚,表明的就是人们在习武过程中对师父的价值肯定。也正是这种求艺对传艺的需求与依赖,方造成了徒弟对师父崇拜和膺服的最根本原因。
出处
《搏击》
2003年第11期1-1,共1页
Technique of Practical 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