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邹家山铀矿床深部隐爆角砾岩成因机制及其与铀矿化关系 被引量:7

Genetic Mechanism of Cryptoexplosive Breccia at Depth of Zoujiashan Uranium Deposi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Uranium Mineraliz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分析测试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邹家山富大铀矿床深部发现的隐爆角砾岩与次火山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隐爆角砾岩内存在多相(即气相、液相、固相)、富气相及富液相共存的包裹体群,反映沸腾作用的存在。按形成温度可将流体包裹体划分为三期:第一期的形成温度为338~416℃,明显高于相山矿田成矿期的温度,属隐爆作用的产物;第二期为215~248℃,属成矿期的产物;第三期为171~187℃,是矿后脉体活动的产物。隐爆角砾岩在时空分布上与富铀矿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隐爆作用不仅可以致使铀产生明显的富集,而且还为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赋矿空间及有利的地球化学环境。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57-860,共4页 Mineral Deposits
基金 "973"项目(编号G1999043211) 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3

  • 1章邦桐,胡恭任,王湘云,陈培荣,倪琦生.相山地区变质基底新认识及其原岩归属的对比研究[J].铀矿地质,1997,13(1):1-7. 被引量:14
  • 2胡恭任,章邦桐,王长华.赣中相山新元古代变质岩的首次确定[J].中国区域地质,1997,16(2):222-224. 被引量:30
  • 3俞时清,铀矿地质,1993年,9卷,2期,90页
  • 4李杰元,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年报,1992年,10卷,232页
  • 5谢窦克,中国东南岩石圈板块边界变质带,1989年,170页
  • 6李根坤,福建地质,1988年,3期,159页
  • 7水涛,中国浙闽变质基底地质,1988年
  • 8董申保,中国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关系,1986年,170页
  • 9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志,1984年,630页
  • 10肖晋.对一种“全硅质”陆相火山岩的探讨[J]地质论评,1987(04).

共引文献41

同被引文献114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