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二十年重庆谈判研究述评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重庆谈判作为抗战胜利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号事件,一直是广大史学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二十年来,随着有关档案文献史料的相继公布,重庆谈判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了一批可喜成果。本文现就此作一简要回顾与总结,希望能对下一步的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
秦立海
机构地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出处
《北京党史》
2002年第6期31-36,共6页
关键词
重庆谈判
蒋介石
毛泽东
研究述评
国民党
国共双方
国共谈判
近二十年
赫尔利
中国共产
分类号
K26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5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18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0
1
汪朝光.
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的中国时局演变[J]
.近代史研究,2002(1):14-42.
被引量:8
2
张小满.
论重庆谈判前后国共双方的舆论宣传[J]
.史学月刊,2001(6):93-98.
被引量:7
3
吉珊珊.
中国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J]
.党史文汇,2000(11):2-6.
被引量:1
4
张小满,宋广伟.
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J]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2000,20(5):12-14.
被引量:4
5
田玄.
战后中共“和平、民主、团结”总方针的确定及其转变[J]
.近代史研究,2000(4):141-178.
被引量:6
6
张盛发.
从消极冷漠到积极支持——论1945-1949年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立场和态度[J]
.世界历史,1999(6):19-31.
被引量:10
7
彭友今.
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2):106-109.
被引量:3
8
关绍纪.
抗战后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对苏外交[J]
.文史哲,1997(3):54-59.
被引量:2
9
吴廷俊.
评重庆谈判期间《大公报》的立场[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4):85-88.
被引量:3
10
翟文光.
苏联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的对华政策[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28-3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25
1
章百家.
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J]
.近代史研究,1993(5):1-33.
被引量:16
2
邓泽宏.
美国对华调处政策和第三条道路的兴衰[J]
.中共党史研究,1992(3):44-49.
被引量:2
3
《参议院纪事》.1912年5月12日《大公报》.
4
秦孝仪.《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5(下)[M].国民党中央党史会,1978年版.第526页.
5
.《周恩来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第一版.第93页.
6
《世界日报》,2001年6月29日文章《中国经济将对韩国形成威胁》.
7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5(下),第876页.
8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9
.[N].《解放日报》,1946-2-24.
10
.《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2-1473页.
共引文献
67
1
赵辉兵.
试析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美政策[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35-39.
2
孔寒冰.
“一边倒”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J]
.国际政治研究,2001,22(3):44-51.
被引量:3
3
牛军.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J]
.历史研究,1999(5):23-42.
被引量:43
4
张小明.
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与反应[J]
.历史研究,1999(5):43-56.
被引量:13
5
舒文.
“二战”后中共对国内外局势发展所取对策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S1):83-88.
6
陶文钊.
对《赫尔利接受中共五点建议析疑》的商榷[J]
.近代史研究,1989(6):251-254.
被引量:1
7
刘大禹,谭棋心.
蒋介石与抗战后期的国共和谈(1944-1945)[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1):116-123.
8
秦立海.
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与重庆谈判[J]
.安徽史学,2004(6):59-67.
被引量:2
9
牛军.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美苏国共关系[J]
.历史研究,2002(2):84-103.
被引量:26
10
徐蓝,侯云灏.
90年代我国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综述[J]
.史学理论研究,2001(2):144-151.
同被引文献
182
1
付祥喜.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对中间路线的论争[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6):105-108.
被引量:2
2
兰建英.
浅析1945-1949年美国的对华政策[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145-147.
被引量:2
3
王永君.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对东北的战略方针及其形成过程[J]
.中共党史研究,2001(4):88-92.
被引量:2
4
张小满.
论重庆谈判前后国共双方的舆论宣传[J]
.史学月刊,2001(6):93-98.
被引量:7
5
邓野.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J]
.历史研究,2000(1):3-20.
被引量:16
6
王海燕.
试论战后苏联对华政策演变[J]
.军事历史研究,2000,14(2):149-156.
被引量:2
7
杨奎松.
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J]
.历史研究,1999(5):5-22.
被引量:10
8
沈志华.
俄国档案文献:保管、解密和利用[J]
.历史研究,1998(5):136-149.
被引量:18
9
陶文钊.
开罗会议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点吗?[J]
.历史研究,1995(6):110-119.
被引量:8
10
汪朝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J]
.历史研究,1995(6):120-133.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钟奕诚.
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国共三年内战起源问题研究述评[J]
.中共党史研究,2013(4):100-111.
2
李志毓.
1945—1949年的中国政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史学界相关研究综述[J]
.兰州学刊,2016(1):95-114.
被引量:3
3
刘琼.
作为重大“新闻事件”的重庆谈判——传播学视角的观察和解读[J]
.民国研究,2013(2):39-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李科.
重庆谈判期间《新华日报》对毛泽东形象的传播[J]
.中国报业,2018,0(6):51-53.
被引量:2
2
吴凡.
从“中间道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论中间党派的历史性转折(1945年——1948年)[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3):94-98.
3
吴凡.
历史合力与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J]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3):57-64.
4
李文墨.
抗战胜利后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历史观察(1945—1952年)[J]
.城市规划学刊,2023(6):113-118.
1
章百家.
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J]
.近代史研究,1993(5):1-33.
被引量:16
2
胡金华.
怀念唐云明先生[J]
.文物春秋,2001(4):75-76.
3
李勇.
域外史学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回响[J]
.历史教学问题,2012(2):48-53.
被引量:1
4
贾玉斌.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战略目标的几个问题[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3(3):94-96.
5
本刊编辑部.
“本刊专稿——北京考古”编后记[J]
.考古,2004(2):93-93.
6
张弘.
近二十年来遵义会议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6):105-110.
被引量:2
7
“两会”语录[J]
.旅游世界,2012(4):155-155.
8
龙立军.
论抗战精神及其时代意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20(6):60-63.
被引量:10
9
张丽梅.
论华北事变后的中国政局[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83-88.
10
陈雪娇.
王韬思想研究综述[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5):30-33.
北京党史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