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8,共7页
同被引文献8
-
1陈小冲.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J].台湾研究集刊,1987(4):72-81. 被引量:17
-
2邓孔昭.试论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的民主与地方自治要求[J].台湾研究集刊,1987(2):1-12. 被引量:7
-
3赵遐秋.从“文学大众化”到“人民的文学”──20世纪40年代末关于台湾新文学的论争[J].新文学史料,2001,0(1):4-11. 被引量:1
-
4曾健民.在风雨飘摇中绽开的文学花苞──“台湾新文学论议”的思想和时代[J].新文学史料,2001,0(1):26-38. 被引量:2
-
5吕正惠.发现欧坦生──战后初期台湾文学的一个侧面[J].新文学史料,2001,0(1):39-43. 被引量:2
-
6欧坦生、《文艺春秋》和光复后台湾文学的若干问题[J].新文学史料,2001,0(1):44-51. 被引量:1
-
7双文.略论光复初期台中《和平日报》副刊──兼及《新知识》月刊和《文化交流》辑刊[J].新文学史料,2001,0(1):58-67. 被引量:2
-
8[张我军著],张光正.张我军全集[M]台海出版社,2000.
二级引证文献6
-
1吴仁华.论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的历史定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5):32-35. 被引量:1
-
2韩文琦.台湾“二·二八”事件研究述评——纪念“二·二八”六十周年[J].南京社会科学,2007(4):91-99. 被引量:1
-
3李涛.1949年大迁徙时代去台知识分子群体及其影响研究——基于台湾大学的个案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1):51-55.
-
4倪思然,朱双一.《国声报》“南光”副刊与厦大校友作家群[J].新文学史料,2013(1):179-184. 被引量:1
-
5朱时宇,张晶.大陆学界对光复初期台湾文化教育史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7(4):22-26.
-
6隋欣卉.反省与批判——台湾光复初期本省籍作家黄昆彬小说作品简论[J].闽台文化研究,2017(4):100-106.
-
1钦鸿.我为范泉先生编的五本书[J].博览群书,2009(8):69-73.
-
2许杰.我在年轻时曾经组织的文学社[J].新文学史料,2000(2):108-109.
-
3钦鸿.艾芜的一封佚信[J].文学教育,2012(8):7-7.
-
4陈映真.范泉和“建设台湾新文学论争”[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4):38-43.
-
5曹惠民.中国世华文学研究之昨天、今天与明天——以台湾文学研究为重点[J].文学评论丛刊,2015,0(1):25-36.
-
6古远清.国民党为什么不认为《秧歌》是“反共小说”[J].新文学史料,2011(1):42-47. 被引量:3
-
7钦鸿.范泉关于编辑出版工作的书信(五封)[J].出版史料,2003(3):34-39.
-
8王淑秧.光复前台湾小说中的民族意识[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5):113-121.
-
9贾植芳.写给范泉的信[J].新文学史料,2002(2):158-164.
-
10隋鉴武.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有感[J].中华诗词,2016,0(1):2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