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思考──“三中全会”前夕的两次文艺会
被引量:1
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90,共13页
同被引文献16
-
1谭学纯.融人大生态:问题驱动的中国修辞学科观察及发展思路[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21-129. 被引量:14
-
2王福湘.几部经典文本的修改与当代文学的版本问题[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7(2):38-45. 被引量:7
-
3郭剑敏.红色记忆文学修改本现象的符码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6):79-82. 被引量:3
-
4郭剑敏.“十七年”文学写作方式的“一体化”特征[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55-59. 被引量:2
-
5刘再复.媚俗的改写[J].当代作家评论,2010(2):29-39. 被引量:7
-
6杨厚均.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凝结与升华[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5-9. 被引量:1
-
7邓声国,龚奎林.论“十七年”小说版本的内容修改[J].小说评论,2011(6):148-153. 被引量:1
-
8郭剑敏.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叛徒形象及其相关的文学史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12):62-69. 被引量:5
-
9谭学纯.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J].文艺研究,2015(5):50-57. 被引量:20
-
10罗先海,金宏宇.版本视域下的“十七年”长篇小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2):82-97. 被引量:4
-
1贾植芳.我所知道的姚文元和张春桥[J].报刊荟萃,2009(9):53-54.
-
2韩钢.华国锋的功过若干史实:被斥“洋跃进”(下)[J].晚霞(下半月),2011(11):46-49.
-
3孙楷第.一点感想[J].文学评论,1979(5):15-15.
-
4黎之.回忆与思考──1957年纪事[J].新文学史料,1999,0(3):123-139. 被引量:5
-
5年年岁岁[J].名人传记,2009,0(12):1-1.
-
6邵丽.寂寞的汤丹(中篇小说)[J].朔方,2009(3):3-17.
-
7郭述鲁.春讯[J].黄河,2011(5):197-197.
-
8黄展(摄影),缪慈潮(摄影).福建省老区宣传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各地市代表发言交流经验[J].红土地,2008(11).
-
9梁海潮.门前有个坑[J].长江文艺,2001,0(8):47-47.
-
10李志远.“硬题材,软表达”及其他——读《闲居时的断想(之五)》随感[J].杂文月刊,2016,0(4):6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