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研讨班课程和大学生研究计划的设想与建议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参考国外著名大学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情况,提出在中国科技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研讨班课程和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的设想和建议,探讨了其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作者
吴敏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出处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9年第3期13-16,58,共5页
Journal of Graduate Education
关键词
研讨班
大学生
研究
计划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12
1
龚红仿,许波.
数据结构Seminar课程教学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07(3).
被引量:6
2
吴承佩.
开设《“白色污染”及我们的对策》Seminar课程的教授方法和体会[J]
.教育与现代化,2005(4):40-42.
被引量:2
3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生研讨班》[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2002.
4
李志祥.创新: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N].科技日报,2000-9-7.
5
当代大学生需明确努力方向[N].教育文摘周报,2000-10-25(8).
6
朱中华.
当前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六大误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8(5):94-95.
被引量:4
7
钟志贤.
新型教学模式新在何处(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1,22(3):8-15.
被引量:80
8
王琪民,连东侠.
关于开设研讨班课的几点体会[J]
.教育与现代化,2001(4):36-38.
被引量:9
9
竺长安.
关于Seminar课程开设的经验与体会——《移动机器人Seminar》课程总结[J]
.教育与现代化,2002(4):16-18.
被引量:4
10
马启民.
“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3,24(2):20-23.
被引量:189
引证文献
5
1
龚红仿,许波.
数据结构Seminar课程教学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07(3).
被引量:6
2
吴承佩.
开设《“白色污染”及我们的对策》Seminar课程的教授方法和体会[J]
.教育与现代化,2005(4):40-42.
被引量:2
3
王兴松.
Seminar课程开课分析与管理[J]
.教育与现代化,2010(3):44-47.
被引量:3
4
楼鑫垚.
关于大学生科研工作的若干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4):77-78.
被引量:4
5
李蓓.
本科Seminar课程教学的综合分析[J]
.教育与现代化,2003(4):35-39.
被引量:52
二级引证文献
64
1
龚红仿,许波.
数据结构Seminar课程教学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07(3).
被引量:6
2
于卫兵.
关于完善研讨课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大纲的思考[J]
.高教论坛,2013(12):57-59.
被引量:8
3
吴承佩.
开设《“白色污染”及我们的对策》Seminar课程的教授方法和体会[J]
.教育与现代化,2005(4):40-42.
被引量:2
4
卢基林,胡霞.
“化学与现代文明”课程Seminar教学初探[J]
.化学教育,2006,27(5):19-21.
被引量:4
5
张跃忠.
论Seminar教学范式的现代价值[J]
.教育与现代化,2006(2):24-29.
被引量:41
6
管玉青.
积极推广Seminar教学方式[J]
.医学与哲学(B),2007,28(1):58-59.
被引量:16
7
方征.
Seminar教学法在教育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7):144-145.
被引量:38
8
柯永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运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433-435.
被引量:34
9
晏国祥.
Seminar教学法在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纺织教育,2008,23(2):65-67.
被引量:2
10
温变英.
在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环保和资源意识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轻工教育,2008,11(3):52-54.
被引量:1
1
高天芳,向守平,吴敏.
开设研讨班课程 培养创新意识——我校试点开设本科生高年级研讨班课程的总结[J]
.高等理科教育,2001(4):99-102.
被引量:5
2
阎丽霞.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6(5):26-27.
3
项中,齐平,黄雪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J]
.药学教育,2002,18(3):20-21.
被引量:2
4
汤晓兰,王秀章,丁逊.
课改形势下师范教育改革的设想与建议[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2):110-112.
5
葛学武.
“大学生研究计划”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J]
.教育与现代化,2005(4):47-49.
被引量:6
6
顾永才.
高校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URP)略探[J]
.教学研究,2000,23(3):230-232.
7
陈秀荣,张晖,汤家骏,吴敏.
选修研讨班课程的大学生创造性思维风格特征的调查分析[J]
.高等理科教育,2008(3):156-159.
被引量:5
8
王琪民,连东侠.
关于开设研讨班课的几点体会[J]
.教育与现代化,2001(4):36-38.
被引量:9
9
洪雁,刘国栋,田耀旗,顾正彪,程力,李兆丰.
结合科研课题促进食品专业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8):153-154.
被引量:1
10
杨建国,李茂林.
全球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13(4):35-37.
被引量:3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