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时代法学》
1999年第1期75-77,共3页
Presentday Law Science
同被引文献66
-
1施春宏.歧义现象的演绎分析——以一组层次构造歧义的系统性分析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38-45. 被引量:10
-
2冯新宏.略论语境歧义的产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2):172-174. 被引量:2
-
3王本华.修辞歧义说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32-38. 被引量:18
-
4刘芝芬,田阡子.试论言语歧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3):66-70. 被引量:4
-
5曹永金.句法结构歧义现象产生的因素[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9(2):54-57. 被引量:8
-
6吴新华.汉语是怎样排除结构歧义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4):27-34. 被引量:8
-
7王红旗.动词的特征与“别Ⅴ了_1”的歧义指数[J].语文研究,1999(3):11-21. 被引量:14
-
8程工.从对歧义句的分析看20世纪的句法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3):3-10. 被引量:24
-
9肖国萍.近二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3):64-65. 被引量:9
-
10林新年.歧义结构分析方法述评[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3):66-6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45
-
1田清秀.现代汉语歧义及其积极意义[J].汉字文化,2024(3):7-9.
-
2叶文婷.歧义与潜歧义——歧义的两种存在状态研究[J].作家,2011(16):160-161.
-
3沙振坤.从歧义分化看汉语析句方法的拓展与演变[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46-50.
-
4于晓日.近五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述[J].教学与科研(钦州),2004,19(3):56-59. 被引量:6
-
5何洪峰.论双重歧义因素组合的结构[J].语言研究,2002,22(3):39-48. 被引量:5
-
6杨莉.歧义的揭示与消除[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F10):98-100.
-
7叶文婷.歧义与潜歧义——论歧义的两种存在状态[J].求索,2006(4):187-189. 被引量:3
-
8王先岳.浅谈汉语组合歧义分化的语法理论[J].惠州学院学报,2006,26(4):72-75.
-
9周孟战.语用对潜在歧义实现的制约作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6,26(4):102-103.
-
10刘兴林.歧义的语境解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5):69-73. 被引量:2
-
1温连军.谈谈规矩[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5(3):80-82.
-
2邢贲思.实事求是──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实事求是新论──邓小平特色理论的基石》序言[J].人文杂志,1994(4):1-2.
-
3万师.对“以人为本”语境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S1):69-73.
-
4史灿方.论中国当代社会和谐语境的构建[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33-36.
-
5张才.引文应遵守规则[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2):100-100.
-
6人大新闻宣传不规范用语[J].辽宁人大,2008(8):27-27.
-
7李霞.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81-86.
-
8孙林东.国家公务员语言运用的外部环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1994,0(5):47-49.
-
9徐建民.践行誓言 不负期望[J].上海人大月刊,2017,0(2):12-12.
-
10逯檬檬.基于网络语言环境下的政府形象建设[J].神州,2012(23):158-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