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21,共3页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同被引文献18
-
1靳尚怡.现代维吾尔语语素的种类和词的结构[J].民族语文,1985(2):31-40. 被引量:4
-
2周一农.汉语语法学史的语素学考察[J].语文研究,1994(3):16-20. 被引量:2
-
3塔西.热合曼.论维吾尔语语素的历史演变[J].语言与翻译,1999,0(1):20-23. 被引量:3
-
4古丽拉.阿东别克,米吉提.阿布力米提.维吾尔语词切分方法初探[J].中文信息学报,2004,18(6):61-65. 被引量:39
-
5顾红艳.维吾尔语语素研究述评[J].语言与翻译,2005(4):45-47. 被引量:1
-
6阿依克孜.卡德尔,开沙尔.卡德尔,吐尔根.依布拉音.面向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维吾尔语名词形态分析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6,20(3):43-48. 被引量:23
-
7高莉琴.论维吾尔语动词的构词—构形附加语素[J].语言与翻译,2007(2):2-6. 被引量:2
-
8吕叔湘.语言和语言学.语文学习,1958,(2).
-
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A].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1984年.489页.
-
10哈米提·铁木耳.《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民族出版社,1987年6月.20页.
二级引证文献9
-
1阿孜古丽.夏力甫.维吾尔语动词附加语素的复杂特征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8,22(3):105-109. 被引量:8
-
2薛化建,董兴华,王磊,吐尔洪.吾司曼,蒋同海.基于词缀库的非监督维吾尔语词切分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9):3191-3194. 被引量:7
-
3麦热哈巴.艾力,姜文斌,吐尔根.依布拉音.维吾尔语词法中音变现象的自动还原模型[J].中文信息学报,2012,26(1):91-96. 被引量:8
-
4麦热哈巴.艾力,吐尔根.依布拉音,加米拉.吾守尔.维吾尔语依存树库构建及统计分析[J].中文信息学报,2018,32(11):8-15. 被引量:2
-
5艾孜麦提.艾尼瓦尔,董军,李晓.维吾尔语词缀变体搭配规则研究及算法实现[J].中文信息学报,2018,32(11):27-33. 被引量:2
-
6张海波,蔡洽吾,姜文斌,吕雅娟,刘群.基于联合音变还原和形态切分的形态分析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2014,28(6):9-17. 被引量:3
-
7阿孜古丽.夏力甫,麦热哈巴.艾力.基于规则的维吾尔语动词形态自动生成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6):166-169. 被引量:2
-
8库瓦特拜克·马木提.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哈萨克语词干切分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0,30(4):182-188.
-
9覃莎莎.浅谈维吾尔语中“tur”的构词与构形方法[J].中国民族博览,2021(23):116-118.
-
1褚晶.说“驴客”[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06,25(S1):153-154.
-
2侯友兰.比喻词补议[J].汉语学习,1997(4):19-21. 被引量:7
-
3乌兰·阿布尔哈斯木.浅析哈萨克语的构词词缀[J].科学中国人,2014(12X):75-76.
-
4沙平.试论汉语语素的类型及其相关概念[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8(2):71-75. 被引量:1
-
5凌云.浅谈语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39-240. 被引量:1
-
6王忻.从《颜氏家训》管窥魏晋时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8(3):28-31. 被引量:10
-
7沈昌明.也说语素——兼与有关教授商榷[J].皖西学院学报,2004,20(6):107-109. 被引量:2
-
8曹国军,曹勇.现代汉语教材语素部分之比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5):86-89.
-
9徐四海.成语的造词法视角[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63-66. 被引量:2
-
10刘绍君.从义标语素看《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收词原则[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20(3):404-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