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简论辛弃疾悲愁情结的形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辛弃疾的词作中经常流露出种种难以排解的悲愁情结。有登高凭栏,北望中原,对大好河山沦陷的忧愁:“遥岑远目,献愁供恨”,“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有被人嫉妒,遭受排挤打击的凄苦:“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闲愁最苦:“更有空负吞海志,苦无回天力的痛心:“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真可谓英雄末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恢复无望。酿成万千愁绪,时时缠绕着辛弃疾的整个身心:“忧愁风雨”,“春色如愁”,“晚日寒鸦一片愁”,“万斛愁来”。总之“如今识尽愁滋味”。这几多浓愁悲慨,深哀巨痛,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沉的思考,去努力探究其复杂的时代因素和个体因素。构成辛弃疾悲剧性命运和悲愁情结的原因有:一,辛弃疾坚决的抗金主张和恢复中原的理想不能实现,又饱受打击、排挤、罢贬之苦。“绍兴和议”后的南宋小朝廷已成惊弓之鸟。主和派把持朝政,辛弃疾又矢志不渝地主战。
作者 霍仲常
机构地区 黔南师专图书馆
出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0-53,58,共5页 Journal of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