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用二维E-P通量诊断西太平洋副高的中期变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选用1987年6—8月和1988年5—7月ECMWF/WMO资料,计算了入梅前、梅雨期和出梅后的波作用通量和波作用通量散度。通过分析表明波作用通量能诊断西太副高的变动。西太平洋副高区是波能的辐合区,副高脊线位置正对应E-P通量(波作用通量)辐合带,其辐合的强度和范围变化决定着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变化及其西伸北抬过程。这种波能辐合主要来自副高南侧季风气流,北侧的大陆雨带,南海到西大平洋的ICTZ区能及青藏高原东侧的加热中心。它们的变化影响着西太平洋副高的进退,后者对前者也有反馈作用。
作者 黄辉 钱天波
机构地区 舟山气象台
出处 《浙江气象》 1999年第1期9-12,共4页 Journal of Zhejiang Meteor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3

  • 1叶笃正,杨广基,王兴东.东亚和太平洋上空平均垂直环流——(一)夏季[J]大气科学,1979(01).
  • 2杨广基,王兴东.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结构的个例分析[J]气象,1978(06).
  • 3陶诗言,朱福康.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J]气象学报,1964(04).

共引文献9

同被引文献3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