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20-22,共3页
Journa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30
-
1邢斌.真实的幻觉——论《霸王别姬》中的“阿尼玛”原型[J].社科纵横,2002,17(5):57-58. 被引量:7
-
2吴海蔓.罗曼司的陷阱——夏洛蒂·勃朗特与琼瑶[J].南京社会科学,1998(4):62-68. 被引量:4
-
3王凌云.女性觉醒的心路历程——评梁凤仪笔下的几个女性形象[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2):52-54. 被引量:3
-
4韩克祥,徐萍.男权社会中的理想女性——浅谈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4):76-78. 被引量:2
-
5赵稀方.言情的特定时空——香港言情小说论[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1):6-10. 被引量:4
-
6郭福平.商界王国中的世态人情──论梁凤仪的财经小说系列[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2):30-34. 被引量:3
-
7应宇力.世纪末的无奈——略论梁凤仪小说中的“九七”回归情结[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1):68-71. 被引量:1
-
8党鸿枢.通俗文学的三重奏──琼瑶、亦舒、梁凤仪言情小说系列论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1):62-67. 被引量:7
-
9马相武.梁凤仪小说与大众文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9(1):105-109. 被引量:6
-
10张锦贻.从梁凤仪的《花帜》透视当今香港女性小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3):77-8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6
-
1张文东,王东.港台言情小说“穿越时空”的创新叙事--以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为例[J].当代文坛,2008(2):118-120. 被引量:4
-
2赵小琪.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J].长江学术,2006(3):8-16. 被引量:1
-
3王晓媚.张小娴小说情爱观探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4):51-54.
-
4张西爱.琼瑶作品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借鉴分析[J].北方文学(中),2018,0(9):20-22.
-
5李伟.琼瑶创作中的中华文化认同[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4):29-35.
-
6陈欢.流年里的细碎爱情——试论张小娴笔下的现世之恋[J].青春岁月,2013,0(20):40-40. 被引量:1
-
1李光兰.探析莎士比亚悲剧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基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分析视角[J].校园英语,2015,0(23):237-238.
-
2冉茂易.鲁迅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化例说[J].语文知识,2002(8):29-30. 被引量:1
-
3下期话题 公平[J].杂文选刊(下半月),2008,0(9):41-41.
-
4张玉雁,姬春晖.戏剧的“误会”与“巧合”: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J].四川戏剧,2006(5):53-54. 被引量:2
-
5陈茜,陈卫.危机与结局:鲁迅小说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4):89-94.
-
6王晶晶.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分析[J].青年作家,2015,0(4):128-128.
-
7高盖.红灯[J].诗歌月刊,2013,0(2):75-76.
-
8郑炜.短诗三首[J].杂文选刊(下半月),2008,0(7):15-15.
-
9冰儿.冰儿诗歌及诗观[J].诗选刊,2011(Z1):140-141.
-
10庄伟杰.诗歌厦门的命运——对“厦门诗群”崛起的一种观察与思考,兼评《厦门文学》厦门诗群专号[J].厦门文学,2007,0(11):7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