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意识与族群共同体──中国古代族群意识的发展
被引量:2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4-23,共10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of Social Siences
同被引文献19
-
1王德忠.辽朝的民族迁徙及其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62-67. 被引量:10
-
2王成国.略论辽朝统治下的汉人[J].社会科学辑刊,1997(5):96-99. 被引量:8
-
3梁茂春.什么因素影响族际通婚?——社会学研究视角述评[J].西北民族研究,2004(3):173-187. 被引量:31
-
4张国庆.辽代社会基层聚落组织及其功能考探——辽代乡村社会史研究之一[J].中国史研究,2002(2):77-88. 被引量:13
-
5庄世恒.论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4):95-98. 被引量:10
-
6高晶.论契丹民族文化特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76-77. 被引量:2
-
7张朴,李豫浔.从“民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突破——关于凉山彝族族际通婚的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94-98. 被引量:11
-
8刘肃勇.耶律德光与母后斗智进占燕云十六州[J].学习与探索,2009(6):226-228. 被引量:2
-
9林航.辽代的“一国两制”[J].文史天地,2013(2):28-32. 被引量:1
-
10王欣欣.辽朝燕云地区的乡村组织及其性质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3):75-79. 被引量:5
-
1陈建兰.从苏联的民族政策看其族群意识的变化[J].天中学刊,2006,21(4):10-14. 被引量:3
-
2钟晋兰.闽西畲客杂居村的族群意识——以上杭县古坊村的调查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70-75. 被引量:3
-
3卢美松.闽台姓氏源流与血缘认同[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7. 被引量:4
-
4金奕.台湾族群的性格脸谱——简介徐宗懋的《台湾人论》[J].台湾研究,1997(4):89-90.
-
5张金荣.鄂伦春人族群意识的当代转型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0(1):141-145.
-
6王媛,曹树基.《回闽路程》:香火堂与移民先祖之祭[J].近代史研究,2014(4):152-159. 被引量:8
-
7罗瑛.仪式、符号与族群意识——以景颇族目瑙纵歌分析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5(2):145-150. 被引量:3
-
8张涛华.论欧洲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33-37.
-
9李安斌,卢俊霖.何以“熟黎”——边疆族群的身份建构[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32(7):9-14. 被引量:1
-
10朱怡华.谱牒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J].上海教育科研,1995(8):18-2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