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林业》
1999年第1期33-33,共1页
Forestry of GuangXi
同被引文献14
-
1许志春,李凯,李镇宇,周青.油松对松毛虫危害的补偿机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18(1):61-65. 被引量:11
-
2方成良,杨林.森林昆虫的药用价值及应用前景[J].中国林副特产,1997(3):41-41. 被引量:2
-
3于宁楼.关于大面积营造集约经营人工林病虫害影响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1997(5):47-52. 被引量:3
-
4骆有庆,沈瑞祥.试论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SPMF)策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1):96-98. 被引量:72
-
5何剑中,张荣,童清,卢南,牛建华.云南民族地区食用松毛虫的调查[J].林业科学研究,1998,11(4):396-401. 被引量:22
-
6李镇宇,陈华盛,丛秀玉,韩义生,乔秀荣.油松受松毛虫危害后恢复能力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8,11(4):424-427. 被引量:5
-
7来燕学.松墨天牛的飞行特性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指导思想[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15(3):320-323. 被引量:33
-
8张润志,张广学.相生植物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1998,14(4):176-180. 被引量:34
-
9刘在望.坚持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实现17年有虫不成灾[J].江西林业科技,1998(4):21-22. 被引量:1
-
10何剑中,张荣,张瑆,卢南.松毛虫应用价值研究在综合管理中的作用初探[J].世界林业研究,1999,12(4):23-27.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8
-
1朱锦川.同安区桉树主要地下害虫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5):34-36. 被引量:4
-
2中共四川省第八届委员会常委[J].四川党史,2002(3):6-7.
-
3李淑华.浅谈章古台针叶树人工林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J].防护林科技,2005,18(2):66-66. 被引量:2
-
4顾茂彬,洪富文.桉树害虫的生态控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3):316-320. 被引量:10
-
5龙勇.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32):66-68. 被引量:9
-
6付均惠,张倩.浅析林业害虫防治的生态调控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21,44(2):119-122. 被引量:4
-
7罗永松,温德华.林业生态工程中的病虫生态控制[J].江西植保,2003,26(2):83-84. 被引量:1
-
8李新贵,彭丽芬,柴娜.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4,29(1):105-108. 被引量:10
-
1刘小明,陈少华.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技术[J].科技与生活,2011(20):94-94.
-
2丘润清.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松毛虫药效探讨[J].科技资讯,2007,5(34):77-78.
-
3林慧萍.浅论松毛虫灾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103-105. 被引量:5
-
4张炎福,柏双保,陈小红.高淳游山林区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1992,6(3):36-38.
-
5占建国.鄱阳县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技术措施及其效果评价[J].江西植保,2004,27(2):72-73.
-
6龙晶,徐坚,汪国华,蒋芝云.松毛虫灾害遥感监测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1996(5):74-76. 被引量:6
-
7马日明.松毛虫灾害监测与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165-165.
-
8陈俊英,刘伟强,刘清神,叶可可.桑瘿蚊的发生为害及综合治理研究[J].广东蚕业,2001,35(3):35-37.
-
9庞正轰.广西松毛虫灾害的成因、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J].广西林业,1992(1):18-19. 被引量:1
-
10孙纪霞,王继秋,刘克宁.红掌侵染性病害及其综合治理研究[J].北方园艺,2006(6):169-17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