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面对死亡的生命——谈《伊凡·伊里奇之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884年至1886年初,托尔斯泰完成了一部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一篇幅不长的作品首先让我感觉到的是托尔斯泰风格上的一种突然变化,此前作品以广阔浑厚为风格特色的托尔斯泰在这部中篇里表现出与大篇幅。
作者
邝姗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9年第3期44-46,49,共4页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关键词
伊里奇
托尔斯泰
伊凡
死亡
存在主义
人与人
生活中
上流社会
生命
作品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1
刘文荣.
死亡的启示——从《伊凡·伊里奇之死》到《乞力马扎罗的雪》[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1):117-121.
被引量:1
2
黄裕生.
我们在生-死之中——兼论列·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1):11-20.
被引量:4
3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
梁漱溟.东西文化极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
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的死[C]//谢尔基神父.草婴,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6
雷碧乐.
论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的“向死存在”[J]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7):62-65.
被引量:1
7
赵山奎.
存在论视野中的《伊凡·伊里奇之死》[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11-11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岑园园.
从黑暗走向光明——《伊凡·伊里奇的死》中的死亡启示[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5):56-59.
1
马晓华.
虚伪的世界 真实的死亡——浅谈《伊凡·伊里奇之死》[J]
.作家,2011(10):79-80.
2
刘海荣.
超越死亡的生命——浅谈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死亡主题[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10):67-70.
3
徐仲秋.
从《三死》到《伊万·伊里奇之死》看托尔斯泰生命观[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0):80-81.
被引量:1
4
赵山奎.
存在论视野中的《伊凡·伊里奇之死》[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11-116.
被引量:6
5
高建华,周鑫.
从列夫·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看死亡中的重生[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4):62-65.
6
刘军.
生命的意义:《伊凡·伊里奇之死》赏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38-40.
7
许家进.
小角色见大思想——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赏析[J]
.科技信息,2009(34).
8
陆嘉玉.
浅谈《伊凡·伊里奇之死》[J]
.国外文学,1983(4):148-150.
9
李乐乐.
离死亡最近的地方,看见光亮[J]
.中国图书评论,2014,37(8):28-29.
10
安东诺夫,陈淑贤.
林中谈话[J]
.苏联文学,1980(3):22-27.
现代中文学刊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