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围绕如何建设翻译科学这个中心论述了 1 3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原则、研究对象、内部结构、评价标准、方法论、人才论以及其他密切相关的理论问题。其中在讨论中西译论结合、研究对象、翻译标准、文学翻译再创作和方法论建设等问题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说法。
作者
杨自俭
机构地区
青岛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1999年第1期83-89,共7页
关键词
基础
结合
研究对象
标准
模糊集合
方法论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75
参考文献
1
1
孙维,张孙炜.
语义的分类及其类型[J]
.语言文字应用,1998(3):92-96.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4
1
吕玲娜,王桂花.
从“意义”角度论证“副+名”现象的合理性[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3):112-115.
2
邵茜.
《夜航船》语义分类系统初探[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5):56-58.
3
盛林.
论言语义的分类[J]
.南京社会科学,2002(2):61-64.
被引量:4
4
解海江,张志毅.
谈《现汉》对义位褒贬陪义的标注[J]
.辞书研究,2003(6):6-1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28
1
任东升.
杨自俭对我国翻译学学科建构的贡献[J]
.译苑新谭,2019(2):91-99.
被引量:1
2
杨自俭.
关于重译《印度之行》的几个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48-53.
被引量:17
3
叶定国.
论翻译标准的多元性[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2):47-50.
被引量:2
4
尚岩.
加强翻译学科的建设——许钧教授访谈录[J]
.中国翻译,1999(6):35-38.
被引量:6
5
黄振定.
翻译学是一门人文科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2):33-35.
被引量:10
6
张经浩.
翻译学:一个未圆且难圆的梦[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0):44-48.
被引量:61
7
罗新璋.
序沈苏儒著《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J]
.中国翻译,1998(2):1-2.
被引量:19
8
杨自俭.
自知之明难才贵[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9):1-50.
被引量:1
9
吕俊,兰阳.
从学科学的角度谈翻译学的建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20(1):55-60.
被引量:9
10
杨晓荣.
翻译理论研究的调整期[J]
.中国翻译,1996(6):8-11.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22
1
任东升.
杨自俭对我国翻译学学科建构的贡献[J]
.译苑新谭,2019(2):91-99.
被引量:1
2
杨自俭.
我国译学建设的形势与任务[J]
.中国翻译,2002,23(1):4-10.
被引量:92
3
王芳.
翻译标准的双向系统[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46-48.
被引量:10
4
张金廷.
书名翻译中的度[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70-72.
被引量:1
5
李林波.
回顾与反思——在中国翻译学的建设之路上[J]
.外语教学,2005,26(6):79-82.
被引量:3
6
杨自俭.
再谈方法论——《翻译方法论》序[J]
.上海翻译,2007(3):1-4.
被引量:30
7
杨自俭.
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识——《自由派翻译传统研究》序[J]
.上海翻译,2008(1):1-5.
被引量:26
8
施敏,张京涛.
从客体角度论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5):68-71.
被引量:2
9
尹延安.
杨自俭翻译学系统理论探究[J]
.上海翻译,2010(4):26-30.
被引量:2
10
罗列,穆雷.
选题:翻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J]
.中国外语,2010(6):98-10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75
1
任东升.
杨自俭对我国翻译学学科建构的贡献[J]
.译苑新谭,2019(2):91-99.
被引量:1
2
冯全功.
中国翻译理论话语的生成机制与发展空间[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2(1):57-69.
被引量:3
3
杨平.
对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思考[J]
.中国翻译,2003,24(1):5-7.
被引量:76
4
张静.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对口译标准的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2005(z3):257-259.
5
李占喜.
国内外翻译过程研究:回顾与述评[J]
.时代文学,2009(16):30-32.
被引量:1
6
王少爽.
西方学界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体系[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455-460.
被引量:8
7
朱香奇.
翻译标准不确定性分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133-134.
8
侯林平.
翻译定义新探[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59-63.
被引量:11
9
刘传珠.
翻译的本质:间接认识,易语表达[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91-95.
被引量:2
10
金杰.
从意象、物象看描写语言的翻译[J]
.外语教学,2005,26(1):90-93.
被引量:3
1
林华东.
模糊理论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意义[J]
.汉语学习,1988(1):31-34.
被引量:2
2
叶南.
论S+V+O1+O2句型的模糊集[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8):173-175.
3
刘艳锋.
浅谈传统文化对我国英语语言学方法论建设的影响[J]
.榆林学院学报,2013,23(1):118-120.
4
关海鸥.
语义模糊性理解与翻译策略研究[J]
.外语学刊,2007(5):110-113.
被引量:14
5
辜晓东.
模糊语言与语文词典编纂[J]
.辞书研究,1985(1):43-45.
被引量:1
6
伍铁平.
语言的模糊性和词典编纂[J]
.辞书研究,1984(3):79-85.
被引量:2
7
蔡晖.
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功能语体分类问题[J]
.外语学刊,2004(6):37-41.
被引量:6
8
吴世雄,陈维振.
模糊集合论与语义范畴模糊性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0(1):7-11.
被引量:13
9
朱嘉瑞.
广告词语的模糊性及其修辞作用[J]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86,7(1):85-88.
10
桂永霞.
语言的模糊性与选择性[J]
.现代企业,2013(3):66-67.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